文档详情

2024春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8课时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4-10约2.09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第8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57页练习十二第1、3、5、10、11、13、14、16、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步的方法和条件的选取技巧,综合复习乘除法相关学问。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驾驭解决连乘、连除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娴熟运用多种方法思索并解决问题,明确分步算式每一步的含义,会列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小黑板出示)

396÷6÷2=25×8÷4=985-168÷4=648+480÷3=

124-735÷7=34+32÷8=45÷5÷3=601-245÷5=

205+7×8=62+25×7=32×4+72=85×3-154=

同桌相互检查纠错,探讨沟通。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54页练习十二第1题。

(1)先让学生视察图画并读题,找出已知条件。

小组沟通,然后指名说一说有哪些已知条件。

提问:一个星期有多少天?(7天)

怎样列算式呢?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说出:先求每天跑多少米。列式为:400×2=800(米)。

追问:接下来呢?一种跑多少米?

一周7天,每天跑800米,总共跑了:800×7=5600(米)。

那怎么列综合算式呢?

400×2×7=5600(米)

(2)提问:谁还有不同看法?

有学生可能说出:一天跑2圈,7天跑了:2×7=14(圈),每圈是400米,总共跑了:400×14=5600(米)。综合算式为:400×(2×7)=5600(米)。

2.教科书第54页练习十二第3题和第56页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强调:要留意运算的依次,计算时要细心。

请同学上台板演,然后就代表性问题进行讲解。

3.教科书第55页练习十二第5题。

你从图片上得到了哪些信息?(游泳池有25米长,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

追问:“来回”是什么意思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发表看法。然后指名让学生在教室里表演一次,使学生明确“来回”是指来回各一次。他在游泳池里游一个来回,是指从一边游到另一边,再从另一边游回来,也就是游了2个25米。

再组织学生小组共同解答,求出他已经游了多少米。

25×2×3=150(米)或25×(2×3)=150(米)

老师强调: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4.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二第11题。

先让学生依据实际生活想想一年有多少个月,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在小组中算一算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老师订正后,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合理利用废旧物品、正确处理废旧物品、爱护环境的教化,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练习

1.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二第13题。

(1)先让学生看图,留意看牙刷的数量。可以得出32元买了8支第一种牙刷,4元5角买了一支其次种牙刷。

(2)引导学生回顾元、角、分的关系。

(3)提示学生先进行计算,再比较即可。

(4)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巡察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强调。

2.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二第14题。

先让学生看图,了解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3.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二第16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视察图画,了解画面上的信息和数据。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怎样支配租船的方案呢?使学生知道:既可以都乘坐双人船,也可以都乘坐四人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小组中议一议: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让学生探讨沟通,课后解决问题:还可以怎样租船?要花多少钱?

4.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二第17题。

先让学生读题,了解信息,然后独立完成第一问。

师生共同订正。老师提问:“每人1个苹果,够吗?”是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求出总人数,和刚才求出的苹果总数进行比较。

指名说一说算式及每个算式的意义。

组织学生探讨沟通最终一问,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如何读懂应用题,特殊是一些比较长的题目,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本课时的解决问题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假如不能引导学生读懂题目,那么学生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在读题时的两个关键要点就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一道紧扣时代脉搏的应用题所包含的情境、数量关系等就像一篇内容丰富的短文,文字多是实际应用问题的一大特点,而许多学生一看到大量的文字叙述,便望而却步,其实应用题的许多文字是介绍背景的,与解题没有多大关系。因此,要想解决这类实际应用题,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先读题,对题目有一个初步的相识,了解题目信息,并有目的的做出分析、理清框架、分清主次。详细而言,当学生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应主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