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群落第四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学案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doc
PAGE
PAGE11
第四节群落随时间变更有序地演替
必备学问·自主学习
一、一个群落会被另一个群落替代
1.想一想:从袒露的岩石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
2.群落演替的概念:
群落的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化过程。
3.判一判:
(1)群落演替的过程,直到一个稳定的群落出现才会终止。 (√)
(2)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的形成与植物种类变更是相互作用的。 (√)
(3)群落演替是不同种群与环境变更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优势种取代过程,也是群落中各种群与无机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
(4)自然状况下群落的演替是特别快速的。 (×)
提示:自然状况下,群落的演替是特别缓慢的。
4.群落演替的意义:
可更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尤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
5.湖泊演替成森林群落的过程:
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二、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初生演替:
(1)概念:从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上起先的演替。
(2)举例:裸岩和湖底起先的演替。
2.次生演替:
(1)概念: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
(2)举例:农田弃耕后的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提示:起始条件的不同。
三、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
1.含义:演替达到最终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
2.特点:
(1)结构最困难也最稳定。
(2)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恒久保持原状。
3.确定因素和实例:
(1)确定因素:主要是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2)实例:(连一连)
①高温高湿a.北方针叶林
②低温高湿b.热带雨林
③中温中湿c.温带草原
④低温低湿d.荒漠
⑤极端缺水e.苔原
答案:①—b②—a③—c④—e⑤—d
干扰是否可使群落处于变动状态?
提示:是。干扰可使群落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阻挡群落走向平衡。
四、活动:视察记录鱼缸中群落的变更
1.目的要求:
(1)视察鱼缸中浮游生物种类随时间的变更。
(2)通过连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建立群落演替的模型。
2.方法步骤:
(1)在鱼缸中加入池塘水,再加入白米饭和少许塘泥,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平安处。
(2)每天从鱼缸中取水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视察并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
(3)连续视察两周以上。
关键实力·合作学习
学问点一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始条件
完全没有植被,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
被毁灭群落基质
时间
经验的时间长
经验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特殊提示】有关群落演替的两点提示
(1)能否演替成森林阶段与演替的类型无关,不管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本质区分在于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2.群落演替的缘由:
(1)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必定结果:环境不断变更,为群落中某些物种供应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不断地进行繁殖和迁移。
(3)植物之间干脆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更。
(4)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5)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可以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的方向进行。
3.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更:
方向
简洁→困难→稳定
困难→简洁→稳定
实例
大多数自然群
落(环境条件相宜)
受污染或破坏
的群落
能量
变更
增加并趋向于稳定
削减并趋向于稳定
物质
变更
4.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
(1)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等,导致演替过程相当缓慢,甚至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2)封山育林等爱护性的行为会推动群落的演
替进程。
(3)安排火烧可加快林木更新,适度放牧有利
于向着生产的方向演替。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而是地衣?(进化与适应观——生命观念)
提示:地衣可以变更岩石表面并形成特别微薄的土壤层,为苔藓等植物创建了生存条件,苔藓植物才会替代地衣。
2.火山爆发后发生的群落演替能复原原来群落的结构吗?试分析其缘由。(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
提示:不能。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更。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灭亡,在复原过程中,外来物种可能会侵入。群落结构因此发生了变更,一般不能复原原来的群落结构。
(2024·全国Ⅱ卷)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