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2单元《估算》教案.doc
课题名称
估算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三(8)班
授课时数
1
执教者
授课日期
2022年9月7日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学
情
分
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已有的计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可以衍生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同时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可以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时。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策略。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技能目标: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方
法
启发法、动手操作法、课堂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新授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预设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预设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预设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
书
设
计
估算
278+235≈520
280+240=520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