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二三单元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48
看一看(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看一看(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12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加 与 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