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时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春节》一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通过分析春节习俗,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文本理解:培养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春节文化内涵的能力。
2.文化传承: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
3.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春节习俗,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分工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中北京春节的习俗特点。
②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对民族节日的认识。
2.教学难点,
①分析文章中运用到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②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北京的春节》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春节习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笔记本和彩色笔,便于学生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春节庆祝活动的视频片段,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它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3.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你们对春节有哪些了解?它有哪些习俗?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介绍春节的起源和意义,强调春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提出以下问题:
①课文描述了哪些春节的习俗?
②这些习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③作者对春节有何感情?
3.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教师提出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①举例说明春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春节的感情。
2.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春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春节习俗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传统文化?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
2.作业布置:
①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你对春节的感情。
②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符合实际学情,紧扣教学重难点,关注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实现教学双边互动。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春节文化背景: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春节习俗:详细讲解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传统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春节诗词:收集与春节相关的古典诗词,如《元日》、《除夜》等,让学生感受古人对春节的热爱和祝福。
-春节故事:讲述与春节相关的民间故事,如《年兽传说》、《十二生肖》等,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春节的书籍,如《春节的故事》、《中国的传统节日》等,深入了解春节文化。
-观影拓展:推荐学生观看与春节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春晚》等,感受春节的氛围和情感。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春节活动,如写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撰写拓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春节的作文或日记,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创作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春节主题的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创作,展示对春节的理解和创意。
-交流拓展:组织学生开展春节文化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采访拓展:让学生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他们与春节相关的回忆和故事,增进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