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3课时 物质的检验、鉴别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第3课时物质的检验、鉴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第3课时物质的检验、鉴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
3.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此外,学生对溶液、酸碱盐等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可能在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时不够细致。学习风格方面,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实验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二是无法准确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三是理解化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准确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以便于查阅相关章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化肥的图片、化肥作用示意图以及相关实验操作视频,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管、滴管、烧杯、镊子、滤纸等基础实验器材,以及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等化肥样品。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包括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PPT,包含化肥的种类、成分及作用等基础知识,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化肥的成分和作用,设计问题如“化肥中常见的成分有哪些?”和“化肥对土壤和植物有哪些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PPT,了解化肥的基本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提高预习的便捷性和互动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化肥的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田施肥的视频,引出化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化肥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化肥的成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化肥的作用和分类。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化肥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化肥的基本概念。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肥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化肥使用的小论文,要求学生分析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撰写小论文。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撰写小论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化肥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写作能力。
六、知识点梳理
1.化肥的定义与分类
-化肥是指含有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的化学物质,用于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化肥按营养元素分类,主要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2.氮肥
-氮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有助于植物枝叶生长。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等。
-氮肥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