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3课时 物质的除杂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物质的除杂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常见盐的除杂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2.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物质的除杂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除杂剂,并确保除杂过程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选择除杂剂提供依据。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课本中的案例分析,总结出选择除杂剂的一般原则。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除杂过程,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
4.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盐的性质和除杂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除杂过程的理解。
3.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5.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含有盐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盐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盐的除杂方法、除杂剂的选择原则等。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除盐实例,如海水淡化、烹饪中的去盐等,帮助学生理解除杂方法的应用。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盐的除杂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除杂方案,并尝试实施。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实验展示与讨论(约15分钟)
-学生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分享除杂方法的优劣。
-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除杂方法。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盐的除杂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增强学习效果。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盐的除杂方法的理解。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含有盐的物质,并尝试设计除杂方案。
7.课堂延伸(约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除杂问题?
-学生思考与分享: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8.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9.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盐的化学性质:介绍不同类型盐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溶解度等,以及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盐的物理性质:探讨盐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味道、密度等,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盐的用途。
-盐的除杂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的除杂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及它们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盐与健康:探讨盐的摄入量与健康的关系,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盐的历史与文化:介绍盐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包括古代的盐贸易、盐的宗教意义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盐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盐厂或海水淡化厂,了解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盐类产品,分析其成分和用途。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除杂方法,比较其效果。
-开展小组研究项目,探讨盐在不同领域(如农业、医疗、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通过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或教育视频,进一步学习盐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