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18-05-16约1.9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名称:课题2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③常见化肥样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常见的化肥创设情境 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类别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名称 ? ? ? ? ? ? ? ? 化学式 ? ? ? ? ? ? ? ? 主要作用 ? ? ? ? ? ? ? ? 植物缺少时的症状 ? ? ? ? (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 1.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状态 ? ? ? ? ? ? 气味 ? ? ? ? ? ? 溶解性 ? ? ? ? ? ?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P76页2题、P77页4题 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