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S01025-行为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J21公共卫生学院 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4
ADDINCNKISM.UserStyle《行为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2123S01025
开课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课程名称
行为与健康
BehaviorandHealth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1
课程学时
17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拓展课)
先修课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适用专业(类)
预防医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行为与健康》课程是本专业(类)的一门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大学阶段既是学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期,同时也是很多危害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很高,且大学生对这些行为危害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行为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健康问题目前尚无满意的临床治疗手段,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预防,通过普及相关知识,使人们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生活方式,对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健康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对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开展行为与健康的教育,使学生系统掌握行为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对待个人保健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也为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针对人群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及危害健康行为的干预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系统掌握行为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改善其对待个人保健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同时将具备在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针对人群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及危害健康行为干预所需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行为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2:改善对待个人保健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
课程目标3:具备在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针对人群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及危害健康行为干预所需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4、1-7
课程目标1
0.3
3-1
课程目标2
0.3
1-5、2-6、3-5
课程目标3
0.4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多媒体)为主,结合课堂实习和案例讨论及自学等方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促进健康行为的知识,建立正确态度,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防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掘学生主动思考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设疑和提问,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充分交流与探讨,并在课中和课后设置复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学、阅读和搜索相关资料得到问题答案,并将学习的结果计为平时成绩。通过这些途径,将启发性教学拓展到课后,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健康行为概论;
2.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
3.促进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4.大学生人群的主要健康相关行为;
5.大学生人群应采纳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常见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危害,消除健康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1章
健康行为概论
理解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知晓健康行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了解基本的行为改变理论。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
第2章
合理膳食与健康
掌握合理膳食和食品卫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2
讲授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第3章
吸烟与健康
知晓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学会拒绝烟草和戒烟的方法。
2
讲授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第4章
性行为与健康
掌握科学的性知识,知晓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掌握性传播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学会自我保护和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的方法和技能。
2
讲授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
第5章
成瘾行为与健康
了解饮酒、药物滥用、网络成瘾等成瘾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掌握合理用药和避免过量饮酒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自觉抵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