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623S02006-认知心理学-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4-09-07约2.2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4

附件6-1

ADDINCNKISM.UserStyle《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623S02006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认知心理学

(英文)CognitivePsych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51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核心课)

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适用专业(类)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人类的认知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考察人类各种认知过程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等,并考察各种认知过程的潜在神经机制。课程除介绍认知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外,重点讲授主要认知过程如感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语言、决策与判断等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与神经机制,以及在这些认知过程研究中一些重要的经典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地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与掌握主要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与认知和神经机制;掌握一些经典认知实验的研究过程及结果的解释。

课程目标1:理解与掌握认知心理的学科性质,能够从信息加工和人机类比的角度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课程目标2:了解与掌握基本的认知概念,基本认知过程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与神经机制。

课程目标3:理解和掌握一些经典认知实验的结果与解释。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1

0.5

2-3: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独立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2

0.3

3-1:具有从事心理学教学与拓展训练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3

0.2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集中讲授、小组讨论、课堂演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与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与掌握主要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及认知与神经机制。

2.教学难点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种认知过程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认知的科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动机、历史、脑的结构、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4

讲授、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

知觉

视觉信息加工、视觉模式识别;言语识别、类别性知觉;情境与模式识别

5

讲授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注意与操作

顺序瓶颈、听觉注意;中枢能量理论;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4

讲授、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4

心理表象

言语表象与视觉表象

视觉表象

3

讲授

课程目标1

5

知识的表征

知识及相关脑区、对事件意义的记忆;命题表征、具身认知;概念知识

5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

人类的记忆:编码与存储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影响记忆的因素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7

人类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保持函数、干扰的效应

联想结构和提取、内隐与外显记忆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8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本质、算子、问题表征

定势效应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9

专业技能学习

脑与技能学习

专业技能的本质、教育启示

4

讲授、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0

推理

推理和脑、对条件命题的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假设检验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1

判断与决策

人脑与决策

概率判断、决策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2

语言结构

语言与脑、语言学、句法形式结构;语言与思维、语言获得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3

语言理解

语法分析、语用、文本加工

3

讲授、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4

认知的个体差异

认知发展

认知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3

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合计

51

七、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1.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课程论文

?课程报告?其它:

3.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30

出勤

5%

课程出勤情况。

课程目标1

作业

20%

就某一重要认知过程查阅并阅读最新研究报告,并写下自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堂表现

5%

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目标1

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

70%

理解与掌握基本概念;理解与掌握主要认知过程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理解与掌握经典实验的结果与解释。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八、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效果计算方式如下,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