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学分析-第五章 补体系统.pptx
2025年医学分析-第五章补体系统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补体系统的概述
2.经典途径
3.替代途径
4.凝集素途径
5.补体系统的检测方法
6.补体系统的临床应用
7.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8.补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01补体系统的概述
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补体组成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分为三大类:C1-C9、C3、C4和C5转化酶等。其中,C1-C9组成为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的共同成分,C3和C4主要参与经典途径的激活。功能机制补体系统具有细胞溶解、免疫复合物清除、炎症反应调节等多种功能。例如,细胞溶解作用通过C5b-9复合物实现,可以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和受损细胞。调控机制补体系统的激活和功能受到严格的调控,以避免过度炎症反应。例如,C1抑制物可以抑制C1复合物的活性,从而调节经典途径的激活。此外,C3转化酶抑制物和C4结合蛋白等也参与调控过程。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经典途径经典途径是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通过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激活过程涉及C1、C4、C2、C3等多个成分,其中C1q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级联反应。此途径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起关键作用。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机体在没有抗体参与的情况下激活补体的另一途径。此途径通过C3分子在病原体表面形成转化酶,直接激活C5,启动补体反应。替代途径在早期抗感染免疫中迅速发挥作用。凝集素途径凝集素途径由病原体表面的糖蛋白与补体蛋白结合激活,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此途径速度快,无需抗体参与,是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体系统的调控机制调控蛋白补体系统中存在多种调控蛋白,如C1抑制物,可抑制C1复合物的活性,防止过度激活。C4结合蛋白和C2受体蛋白也能调节C3转化酶的形成,减少补体活化。这些蛋白对于维持补体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旁路抑制在替代途径中,旁路抑制是通过I因子和H因子来实现的。I因子可以降解C3b和C4b,H因子与C4b结合,形成C4b-H因子复合物,抑制补体反应。这种抑制机制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补体激活具有重要意义。负反馈调控补体系统通过负反馈调控来防止过度反应。例如,C3b和C4b可以与自身结合,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这会促进C3b的降解,从而终止补体反应。此外,C5a受体在补体活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可以调节后续的反应。
02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识别阶段经典途径的激活始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C1q识别复合物,触发C1r和C1s的活化,形成C1复合物。此阶段是经典途径激活的初始步骤,对于特异性抗感染免疫至关重要。活化阶段C1复合物进一步活化C4和C2,形成C4b2a复合物。该复合物结合C3,形成C4b2a3b复合物,即C3转化酶。C3转化酶进一步裂解C3,产生C3b和C3d,C3b在后续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膜攻击阶段C3b与磷脂结合,形成C3bBb复合物,这是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前体。MAC的形成导致细胞膜上形成多孔通道,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和细胞死亡。这一阶段是经典途径的最终效应阶段。
经典途径的调控C1抑制物C1抑制物是经典途径的重要负调节因子,它能与C1复合物结合,抑制其活性,防止过度激活。C1抑制物通过直接结合C1q、C1r和C1s,有效地调节C1复合物的活性,确保免疫反应的适当程度。C4结合蛋白C4结合蛋白通过与C4b结合,抑制C3转化酶的形成。它通过阻断C4b与C2和C3的结合,从而阻止了C3的进一步活化。这一机制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补体反应非常重要。C2受体蛋白C2受体蛋白(C2R)与C4b2a复合物结合,阻止其进一步激活C3,从而抑制补体的级联反应。C2R的表达和功能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防止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
经典途径的临床意义感染治疗经典途径在感染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细菌性感染中,抗体与细菌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导致细菌溶解。例如,在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经典途径的激活是宿主防御的关键环节。自身免疫病经典途径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疾病中,异常的补体活化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因此,调节经典途径的活性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重要策略。药物研发经典途径的深入理解促进了抗感染和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如抗C5单克隆抗体在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已显示出潜力,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补体的膜攻击阶段来减少组织损伤。
03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的激活过程直接激活替代途径的激活不依赖于抗体,而是通过病原体表面的多糖或脂质与补体蛋白直接结合。C3分子在病原体表面形成转化酶,即C3bBb复合物,这一步骤无需抗体参与即可激活补体。C3b的循环在替代途径中,C3b在病原体表面形成后,可以被I因子和H因子裂解,释放的C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