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六章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苏教版).docx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苏教版)
本节内容围绕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展开,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责任担当意识。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形成对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理解,提升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即植物如何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氧气和有机物。
②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认识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环境等。
2.教学难点,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详细过程及其相互转化的复杂性。
②学生对光合作用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③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以备查阅光合作用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光合作用过程图、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图等多媒体图表,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用的小盆栽、培养皿、光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滴定管等。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实验安全和便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实质,也就是植物如何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学生: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二、新课讲授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老师: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首先,我们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
(2)学生: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能、水和氧气。
(3)老师:光能被叶绿素吸收,水分子在光能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
(4)学生:光反应的产物是氧气、ATP和NADPH。
(5)老师:接下来,我们探究暗反应的过程。
(6)学生: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需要二氧化碳、ATP和NADPH。
(7)老师:暗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同时消耗ATP和NADPH。
(8)学生: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和ADP、Pi、NADP+。
2.光合作用的应用
(1)老师: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环境等。
(2)学生: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1)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2)学生:我们小组讨论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如使用温室大棚、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
2.实验探究
(1)老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实验,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有机物的产生。
(2)学生: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和有机物的积累。
四、课堂小结
(1)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
(2)学生:老师,我们掌握了光合作用的过程,知道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1)老师: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意义?
②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2)学生:我们将在课后阅读教材,思考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尝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知识点梳理
1.光合作用的定义: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4.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
5.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能被叶绿素吸收,水分解产生氧气,同时生成ATP和NADPH。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TP和NADPH用于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6.光反应的条件:
-光照:提供能量。
-叶绿素:吸收光能。
-水分:作为反应物和光解产物。
7.暗反应的条件:
-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
-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