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课时教学设计 (2).docx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时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型:练习
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①情境与问题: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意义和作用,会正确运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③思维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复习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7+7-6=
10-(5+3)=7+(7-6)=
师: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
32-8÷820+16÷4
30-4+57×8-2
2.提出问题,提示课题。
如果要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办?(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先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2.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预设答案:加上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活动意图:
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奠定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基础。
环节二:巩固练习
教学例3。
1.问题导入。
提问:7减5是多少?7个2相加又是多少?
学生口答分步算式,教师板书。
2.小组内讨论:如果列成综合算式该怎么写呢?怎样不改变它的运算顺序?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若需要不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可请小括号来帮忙。
学生活动:
1.口答老师的提问。
7-5=27×2=14
2.学生交流反馈,可能出现的情况:
7×7-5
3.明确:小括号在综合算式中的表示优先运算的意思。7×(7-5)
4.用自己的语言表述7×7-5和7×(7-5)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比较。
5.①积极思考问题,和同桌交流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活动意图:
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去自主尝试,学生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环节三:课堂练习小结
1.比较算法,强化认识。
①没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②有了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算法:①通过刚才的两道例题,你能发现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②一个算式中带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自主总结归纳:一个算式中带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哪种运算,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