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docx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主要学习如何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意识。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增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优先级,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解决办法:
1.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运算顺序下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的练习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4.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突破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运算顺序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视频。
3.教学工具:准备小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关键步骤和结果。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需要运算顺序的情境,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简单混合运算,如加减法,帮助学生复习相关概念。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解释为什么小括号内的运算要先进行。
-举例说明:通过几个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实例,展示如何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互动探究: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一些带有小括号的简单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应用题。
-教师指导:对于学生的错误,及时指出并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自行纠正。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小括号在运算顺序中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包括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以及实际应用题。
-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并在下次课前提交。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展示购物找零的图片,提问:“如果小明买了5本书,每本书20元,找零100元,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新课呈现
-讲解小括号的作用,强调括号内的运算要先于括号外的运算。
-举例:“(3+2)×5”和“3+(2×5)”分别计算,比较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题目。
3.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视,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
-对于学生的错误,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正确应用运算顺序。
4.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优先级。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为什么小括号很重要?”
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练习,包括5道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和2道应用题。
-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前完成并提交,以便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运算顺序的演变:介绍从古至今运算顺序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的演变。
-数学故事:搜集与运算顺序相关的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的趣事、历史上的数学难题等,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的数学:搜集生活中常见的需要运算顺序的实例,如烹饪、购物、运动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运算顺序相关的数学读物,如《数学的故事》、《数学家的思考》等,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家庭作业拓展:布置一些需要运用运算顺序的实践作业,如计算家庭日常开销、记录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课外活动拓展: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和讲座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运算能力。
-创新实践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小制作,如制作运算顺序的教具、设计数学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网络资源拓展:推荐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育网站,如“数学花园”、“小学数学在线”等,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教学案例拓展:分享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