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docx
《3.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3.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混合运算》的第三节《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本节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够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数感与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运算符号进行计算的能力,形成对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元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具体包括:
-能够正确识别混合运算中的小括号,并理解其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例如,在运算式2+3×4中,加上小括号后变为2+(3×4),运算顺序变为先乘后加,结果是14,而不是20。
-学会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如解决分配问题或者比较不同运算结果。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
-学生可能会忽略小括号的存在,按照错误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如将2+(3×4)错误地计算为20而不是14。
-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使用规则不够熟悉,可能导致在复杂运算中错误地使用或放置小括号。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判断何时需要使用小括号,或者在问题中识别出小括号的使用场景。例如,在解决问题“小明有5块巧克力,他每天吃掉2块,然后妈妈又给了他3块,一周后他还有多少块?”时,学生需要将运算式写为5-2×7+3,而不是简单地计算5-2+7+3,这就需要正确使用小括号来表达正确的运算顺序。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便于跟随课堂教学进度。
2.辅助材料:准备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PPT课件,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例题,以直观展示运算顺序和结果。
3.实验器材:无特殊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方便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场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混合运算顺序,如“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谁能告诉我加法和乘法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接着提出一个包含小括号的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引发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思考。
-最后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小括号在运算中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2.讲授新知(20分钟)
-使用PPT展示小括号的概念和作用,通过例题解释小括号如何改变运算顺序。
-示范如何正确阅读和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强调小括号内外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几个带有小括号的运算例子,让学生尝试自己解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进行课堂互动,随机抽取学生板演,并让其他学生检查和评价其运算过程是否正确。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识别小括号作用、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等。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小括号,并写出正确的运算式。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解决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小括号在运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何帮助?”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包括书面的混合运算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小括号的使用,并鼓励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最后强调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混合运算的历史背景:介绍数学运算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四则运算的起源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