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积的变化规律》课时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4-07-27约2.1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精选教学设计

PAGE

PAGE1/NUMPAGES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4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④交流与反思: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3.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计算器

学具准备:计算器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题做一个游戏……“对对子”。老师说前半句(一只青蛙一张嘴),大家说后半句(两只眼睛四条腿)。比比谁对得又对又快。

2.师:怎么对得这么快啊?在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一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四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3.引出课题:

师:5只青蛙有几条腿,你是怎么想的?

生:4×5=20(条)

师:10只青蛙呢?20只呢?

生:4×10=40(条)

4×20=80(条)

师:看来只要善于动脑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通过观察三道算式,我们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那么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

1.师生开始“对对子”。

2.学生自由交流发现的问题。

3.思考三道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补充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动意图:将例题中的两组算式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初步感知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会引起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为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打好基础。

环节二:探究新知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1.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51页例3第一组算式。

A.6×2=12

B.6×20=120

C.6×200=1200

(1)如果把A式作为标准,B式和A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2)把C式与A式比,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你能结合上面的发现,总结规律吗?

2.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51页例3第二组算式。

A.20×4=80

B.10×4=40

C.5×4=20

(1)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用刚才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2)这和我们前面“对对子”游戏中的发现是一样的,适用于所有的乘法算式,大家可以再次举例验证一下。

(3)总结规律。通过上面算式的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整理概括一下吗?

学生活动:

1.观察第一组算式,探索规律。

(1)认真对比。发现: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由2乘10变成20,积由12乘10变成120。

(2)认真对比。发现: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由2乘100变成200,积由12乘100变成1200。

(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索规律。

(1)继续对比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2)两人一组一个人按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用计算器验证。

(3)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活动意图:通将例题中的两组算式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初步感知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会引起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为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打好基础。

环节三:课堂小结

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这两组算式都是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即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完成教材第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