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时:积的变化规律
导学内容:教教材练习五页P33页例4
导学目标:
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导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导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课前实施
预习学案
【教师寄语】孩子们,只要你勤动手,善动脑,你就是最棒的!
预习内容:P33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
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结果(在书中填写)
(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课中实施
二、导学案
(一)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小组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汇报预测:
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①小组讨论: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②小组汇报,组际交流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3.验证规律。
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1)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点拨: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三、课堂反馈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3.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4.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 )。
5.两个因数的积是15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变成( )。
6.两个数相乘,积是72,如果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乘2,则积是( )。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课后实施
五、课后延伸
1、课本“练习六”第1--4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南郊实验附小 苏教版( 四 )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主备: 张守发 助备: 课型:新授 授课教师:张守发 时间:
installation, and Unit main plant equipment and piping insulation, chemical water system tank tank production and pouring paint, structure in coal handling system of equipment and pip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and technology quality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