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诗人在战乱中的思乡之情。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解读诗句、分析情感、体会意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诗歌阅读和解读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能够认读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对古诗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有所认识。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诗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诗歌有着天然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富有情感色彩的诗歌,能够产生共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独立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此外,学生在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上也可能遇到挑战。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演示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诗歌背景资料、作者生平,丰富教学内容。
2.诗词朗诵:播放或组织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诗人杜甫吗?他的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二、新课呈现(约25分钟)
1.讲解新知:
a.教师详细讲解《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及诗歌特点。
b.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中的对比、借景抒情等。
2.举例说明:
a.通过展示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让学生对比理解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b.结合历史资料,讲解战争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景。
3.互动探究:
a.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c.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a.学生自选一首古诗,尝试用现代白话文进行翻译。
b.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首古诗,进行情景表演,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2.教师指导:
a.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翻译和表演提出建议。
b.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总结提升(约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
1.每位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翻译和赏析。
2.准备一篇关于杜甫生平和诗歌创作的简要介绍。
六、板书设计
1.诗歌标题:《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作者:杜甫
3.主要意象:战争、家国、思乡
4.情感表达:爱国、忧虑、期盼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使学生体会到了诗歌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学习《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他们对杜甫的诗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
2.文学素养提升:
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诗歌的过程中,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