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1.2 数轴教学实录(新版)冀教版.docx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2数轴教学实录(新版)冀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2数轴教学实录(新版)冀教版。本节课以数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数轴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运算,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对有理数的直观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抽象思维,理解数轴作为有理数表示工具的抽象意义;发展数学建模能力,学会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数轴上的运算练习,提升推理的严谨性;同时,提升数学运算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
学习者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对正负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数轴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有限。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直观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逻辑推理。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数轴的定义和性质时可能遇到困难,如难以将数轴与有理数一一对应,以及在进行数轴上的运算时可能混淆正负数的加减。此外,学生可能对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到困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数轴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运算规则。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画数轴,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数轴的历史发展、定义和性质,增强直观性。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数轴上的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卡片:制作数轴教学卡片,便于学生随时复习和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展示一幅描绘气温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气温的变化,引出数轴的概念。
3.**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数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数轴的定义**:
-讲解数轴的基本构成,包括原点、正半轴、负半轴和单位长度。
-展示数轴的示意图,强调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用时:5分钟。
2.**数轴上的运算**:
-讲解数轴上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数轴上的运算过程。
-用时:10分钟。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
-讲解数轴上的点如何表示实数,以及实数如何对应数轴上的点。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指定的实数。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数轴上的加法、减法运算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用时:10分钟。
2.**应用练习**:
-提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汇报解题思路和过程。
-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
-针对课堂内容,提出几个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2.**拓展思考**:
-提出与数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讨论。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轴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用时:2分钟。
2.**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和应用。
-用时:3分钟。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知识点梳理
1.数轴的定义:
-数轴是一条直线,用来表示所有实数的集合。
-数轴上有一个固定的点称为原点,通常用O表示。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原点左侧的点表示负实数,右侧的点表示正实数。
2.数轴的构成:
-原点O:数轴上的中心点,表示实数0。
-正半轴:原点右侧的部分,表示所有正实数。
-负半轴:原点左侧的部分,表示所有负实数。
-单位长度: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1表示。
3.数轴上的运算:
-加法:在数轴上,将两个数相加,相当于将这两个数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相加。
-减法:在数轴上,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相当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