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D00031-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编程-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7
ADDINCNKISM.UserStyle《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1323D00031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编程
(英文)ObjectOrientedTechnologyandVisualizedProgramming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1
课程学时
17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
先修课程
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编程》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类)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现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具备阅读、设计和分析程序的基本能力,了解算法、可视化等相关概念,为与程序设计和算法应用相关的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现代编程工具,树立面向对象的方法论,熟悉可视化编程技巧,进而解决在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编程》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程序设计的热情,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强化学生明辨是非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基于C#语言学习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了解C#的语法和结构,熟悉类、对象、继承、多态等基础概念,掌握可视化界面设计方法,具备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工程化技能的需求。
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熟练使用现今主流的面向对象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和相关平台,基本掌握程序及软件的制作方法,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的用法,熟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基础理论及相关技巧;了解窗体、控件及组件的使用方法,并适当了解图像处理及数据库应用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求解现实问题并成功提供解决方案,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5-1能够了解、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1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等,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课程目标2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辅助以课前自学、课堂讨论、网络课堂等方式。利用声音、文字、图画、动画、实际演示等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授课过程中,单元化插入实战案例分析,实现实例化教学。组织学生建立开发团队,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推进课程进度,并安排阶段性作业。在期末考核时,要求开发团队提交详细的开发日志、开发报告及项目软件源代码(电子版),在最大程度上复制现实工程开发过程,以使学生适应现代工程化需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包括常量与变量、表达式与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数组与集合、结构和类、异常处理、Windows窗体与常用控件、文件及数据流技术、GDI+绘图、Web网络编程技术。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包括流程控制语句、属性与方法、类的概念及使用方法、Windows窗体及常用控件、ADO.Net和SQL语句及相关控件、GDI绘图应用、线程的概念及应用。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1章概述
介绍面向对象编程的发展过程,引入基本概念,简要介绍C#语言的特点,使得学生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意义
1
讲授+演示+线上平台自学
课程目标1
2
第2章数据类型与流程控制
详细介绍基本数据类型和数据存储方法,说明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和迭代)及其控制语句,帮助学生实现简单程序的编写
1
讲授+线上平台自学
课程目标1
3
第3章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
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加深对数据类型的说明,并引入String类、ArrayList类、哈希表等高级数据类型,帮助学生实现复杂数据的存储与实现
2
讲授+线上平台自学
课程目标1、2
4
第4章面向对象的编程基础
深入介绍类、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以实例说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三大特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使学生能够读懂并设计出完整的面向对象程序
3
讲授+线上平台自学
课程目标1、2
5
第5章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
深化第5章的编程方法,介绍接口、抽象类等高级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