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S01031-计量技术课程设计-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3
附件5-3
ADDINCNKISM.UserStyle《计量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1523S01031
开课单位
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课程名称
计量技术课程设计
CourseDesignofMetrologyTechnology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1
课程学时
1周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计量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是本专业(类)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旨在培养学生针对计量测试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方案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课程主要依托《计量技术课程群》课程,主要包括量值溯源方法设计、复杂管流流量测量等项目。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在计量测试行业针对具体问题具备分析问题、设计方案、选择合适方法和解决方案,分解和解决项目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1:具备应用计量测试技术知识进行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
课程目标2: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中担任一部分工作。
课程目标3:具备计量测试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
课程目标4:掌握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规律及手段,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具备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设计方案、生成项目报告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选用合适方法分析、描述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1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结构、单元(部件)、测量电路和程序,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3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选择合适方法,针对计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开展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4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课程目标2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突出计量测试行业专业特色,根据现场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指导教师主持项目设计课程题目,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导地位和教学双方的互动性。教师给出若干组与本课程相关的综合设计性题目,或者由学生自拟题目。项目内容兼顾综合性、趣味性和工程性,主要来自于课程教学、社会的热点应用或教师科研项目的分解。学生自行组队,若干小组完成同一项目,由组长管理和协调组内每位组员的任务。通过组内、组外学生的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项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自行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实施,并最终撰写项目报告,答辩演示。
五、实践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任务分析
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项目的核心问题。
实训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方案选择
针对项目进行技术分析,选取合适的方案,并考虑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
实训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项目实施
根据所确定方案,设计工艺流程,关键部件结构参数。
实训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设备调试
能够根据方案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搭建合适系统,并对系统进行调试,进行不确定度评价。
实训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合计
1周
(注:实践内容应当具体可测,明确基本要求和实现方式,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下乡实践、写生等。)
六、实践成果呈现要求
实践成果呈现方式,包括实践报告、成果作品、作品展览等呈现方式基本要求、内容、规范等。
七、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二)考核方式:?实践报告?实践作品?项目汇报
?其它:
(三)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期末
考核
100%
实践报告
30%
结构完整性、合理性、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语言流畅性,观点正确性,内容充实性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实践作品
30%
是否实现预定功能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项目汇报
40%
是否简洁、美观、内容全面声音洪亮、表述准确、思路清晰、预定时间内完成,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