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S06025-新媒体数字非编制作技术-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5
ADDINCNKISM.UserStyle《新媒体数字非编制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223S06025
开课单位
新闻传播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新媒体数字非编制作技术
(英文)DigitalNonlinearEditingTechnologyofNewMedia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4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拓展课)
先修课程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适用专业(类)
广播电视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新媒体数字制作技术》课是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数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数字节目制作的核心技术。教学内容突出电视数字技术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概述、数字电视技术基础、数字电视摄像机、数字电视节目拍摄、数字非线性编辑、演播室节目制作、数字人制作技术等内容。学生掌握科学、实用的电视节目制作理论与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会和掌握电视数字节目制作的核心技术,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常用设备:数字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的原理和一般操作步骤,掌握大洋视频编辑软件D3-edit5.0和数字人制作技术,能够综合利用多种节目制作技术,完成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制作。
课程目标1:了解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发展趋势和数字压缩技术与编辑原理。
课程目标2:掌握数字视频编码技术和数字摄像机的技术调整与应用。
课程目标3:掌握数字化视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
课程目标4:掌握基于大洋非编软件的数字节目制作技巧和虚拟数字人技术。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掌握广播电视学、新闻传播学、影视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1、2
20%
1-4:熟悉社会学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与理论,了解并熟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课程目标2、3、4
30%
2-1:具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播的初步能力。
课程目标2、3
20%
3-2: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的制播方法与技术,具备摄录、剪辑、编评、撰稿、策划与传播、管理等视听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课程目标2、3、4
30%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在制作理念上提出问题并讨论。观摩优秀节目,培养学生对电视数字新技术的兴趣。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电视制作实践,以任务驱动方式,不断深化教学。分析电视节目中蕴含的节目制作新技术,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团结协作的钻研精神,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专业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重点是数字视频技术原理,数字摄像机的使用与维护,中科大洋软件与AI数字人技术平台的使用与创作技巧。
(二)教学难点
数字视频技术原理、虚拟演播室技术和Premiere软件的功能拓展与编辑技巧。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1章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发展趋势
了解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进程,认识数字电视制作技术的优点,熟悉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讲授
课程目标1
2
第2章数字电视原理
熟悉数字压缩与传输技术,掌握电视成像原理
6
讲授
课程目标2
3
第3章数字视频编码技术
了解视频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视频编码、视频信号的记录和存储技术,能够区分不同视频文件格式的差异。
4
讲授
课程目标3
4
第4章数字摄像机技术调整
了解摄像机的构成,熟悉摄像机的性能与技术指标,掌握白平衡原理,能够调节摄像机的镜头、白平衡、微距成像和后焦距,学会数字摄像机的使用。
6
讲授
课程目标4
5
第5章电子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技术
了解、熟悉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原理,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优点。
4
讲授
课程目标5
6
第6章基于大洋非线编软件的数字电视节目制作
掌握大洋非线编软件的主要特性,能够综合利用该软件完成节目制作
6
讲授
课程目标6
7
第7虚拟数字人制作技术
掌握超写实虚拟数字人的制作过程涉及建模、驱动和渲染三大技术环节。能够借助AI虚拟数字人技术平台,生产不同场景下的AIGC数字人产品。
6
讲授
课程目标7
合计
34
七、实验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时
类型
对应课程目标
1
广播评率专业化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