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公共必会家庭食物中毒表现及预防.docx

发布:2017-03-18约4.5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公共必会家庭食物中毒表现及预防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营养师专家说家庭食物中毒表现常见的中毒,按照致病物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大量繁殖。人吃了这种含有大量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就可以发生食物中毒。 (2) 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经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后被人食用而引起的中毒。如农药。 (3)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一些动物、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如发芽土豆、鲜黄花菜、河豚鱼中毒等。 (4) 真菌性食物中毒:某些食物存放时发生霉变,人食入这类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而中毒,如霉变甘蔗、红薯等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营养师说家庭食物中毒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对症治疗】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抗菌治疗】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营养师说家庭食物中毒预防预防食物中毒这些事项要注意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保质期”等食品安全标识。坚决不买不用过期、伪劣、假冒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豆角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4、购买熟食一定要到有卫生许可证和冷藏设施的零售店购买,尽量少购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豆制品等。因为街头熟食摊点大都无相应降温灭菌、防蝇防尘设施,高温下细菌繁殖迅速,容易变质。5、外购熟食(熟肉等)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并至少维持2分钟。6、烹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等要保持清洁干净;加工储存食物也要做到生熟分开。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不吃变形、变味、变色食品和包装破损或异常的食品(如胀罐),因为这种食品可能发生腐败变质。6、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防止误食误用。7、选择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店堂整洁,管理规范的餐饮单位就餐,不要光顾无证照的饮食小摊贩。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关于亚硝酸盐中毒】1.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常因管理不当,误作为食盐、食用碱面或白糖食用而引起中毒;2.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可作为鱼、肉类及其制品的防腐剂或发色剂,如使用量过大,使食品含有大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食后亦可中毒;3.菠菜、小白菜、芹菜等蔬菜不仅能从土壤中蓄积大量硝酸盐,且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尤其腐败变质或存放过久,其亚硝酸盐含量更会明显增高,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