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ppt

发布:2017-05-31约2.85万字共10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典型的生长曲线 3)对数期中的的三个重要参数: 繁殖代数、生长速率常数、代时 设接种时细胞数为x1, 时间为t1, 到时间t2后,繁殖n代,细胞数为x2 繁殖代数 n=3.322(lgx2-lgx1) 关于表面消毒剂、化学杀菌剂或化学治疗剂 的药效和毒性的3个指标 ①最低抑制浓度(MIC):评定某化学药物药效强弱的指标。 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②半数致死量(LD50):评定某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 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实验动物时的剂量。 ③最低致死量(MLD):评定某药物毒性强弱指标。 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引起实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率的最低剂量。 营养物浓度与对数期生长速率和产量 作用方式: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菌体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 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药物不能透过细胞 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加以修饰和改变 形成救护途径 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3 、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抗青霉素菌株产生一种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的核心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开裂,而失去抑菌作用 委内瑞拉链霉菌可通过改变膜的透性,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大肠杆菌的突变株的30S核糖体亚基发生改变,不再与链霉素结合,从而使其失活 即通过被药物阻断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能合成原来的产物的新途径 如抗药菌株可产生某些代谢途径,将药物变成衍生物,该药物衍生物的外渗速度比该药物渗入速度更快 生长及其控制 纯培养分离的方法 生长的测定方法 生长量的测定法 细胞数目的检测法 生长规律 同步培养的定义及方法 群体生长----典型的生长曲线:定义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生长 连续培养 影响生长环境条件 温度:嗜冷、嗜温、嗜热、超嗜热菌 氧气:专性好氧菌、微好氧菌、兼性厌氧菌、耐氧菌、厌氧菌 pH值:嗜碱、嗜中性、嗜酸微生物 知识结构 温度 高温灭菌(消毒)法 控制 干热灭菌法 焚烧法 干燥热空气灭菌法 湿热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巴斯德消毒法 低温抑菌 冷藏法 冷冻法 过滤 辐射:紫外线灭菌、γ射线灭菌 防腐: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防腐剂 消毒防腐剂:醇类、醛类、酚类、氧化剂、重金属盐类、表面活性剂、卤素及其化合物、染料、酸碱类 化学治疗剂 抗代谢药物 抗生素 作用机制 抗药性产生机制 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 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2、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 A.0.06-13.6nm B.250-280nm C.300-400nm D. 450-600nm 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 A.50%。 B.70%。 C.90% D.100% 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 A.62-63℃ 30min B.71-72℃ 30min C.60-70℃ 30min D.160-17℃ 120min 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除菌 6、 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 A.破坏膜的结构 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DNA 7、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是( ??) A 链霉素???  B 青霉素 ??? C 利福平??  ? D 两性霉素 8、发酵工业上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 )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 延滞期 ??? B 对数期 ??? C 稳定期末期 ? D 衰亡期 9、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 ),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A BOD ????? B COD ????? C NOD ?????? D SOD 10、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 A. 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 B. 菌体体积增大? C. 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11、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 A 利福霉素 ??? B 四环素 ???? C 两性霉素 ??? D 青霉素 12、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损伤细胞膜的是(?? ) A 井冈霉素 ??? B 短杆菌素 ?? C 氯霉素 ????? D 灰黄霉素 13、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阻碍核酸合成的是(? ) A 利福霉素 ??? B 四环素 ???? C 两性霉素 ??? D 青霉素 14、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 135℃—140℃,5—15秒  B 72℃、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