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法解方程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docx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解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法解方程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节《解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法解方程》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耐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一:移项法的原理和步骤。学生需要理解移项法的基本原理,即等式两边的项通过移位来求解未知数,并能熟练掌握移项的步骤。
-重点二:符号的确定。在移项过程中,正确确定符号是关键,学生需要学会根据等式的性质判断符号的变化。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复杂方程的移项。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或多个项的方程,学生可能会在移项时出现错误,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复杂方程的移项。
-举例:对于方程2x+3y-4z=7,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含有z的项移到等式一边,同时保持等式的平衡。
-难点二:移项后的方程化简。移项后,方程可能会变得复杂,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简化方程,以便于后续的求解。
-举例:对于方程3a-2b+5c=12,移项后变为3a+5c=2b+12,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含有未知数的项集中到一边,常数项集中到另一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方程移项过程的动画演示。
3.教学工具:准备计算器或白板,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展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移项法解方程,并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方程求解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如购物找零问题,提出一个需要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问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初步尝试用方程表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方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解题思路。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尝试给予肯定,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学目标:讲解移项法的原理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使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
-1.等式性质:介绍等式性质,强调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移项法原理:解释移项法的原理,即通过等式性质将未知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3.移项步骤:详细讲解移项的步骤,包括确定符号、移项、化简等。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在草稿纸上练习移项法的步骤。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移项法的应用,如方程2x-5=3x+2。
-教学演示:教师使用白板或多媒体展示移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类型:提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教师巡视课堂,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练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提问,如“移项时如何确定符号?”
-学生回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移项法的要点。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个复杂的移项问题。
-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点评:教师对小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拓展活动:设计一个与移项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拓展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拓展活动的成果,强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移项法的应用。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移项法的掌握。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预期,鼓励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