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糖代谢2.ppt

发布:2017-04-19约3.91千字共1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糖 代 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主 要 内 容;学 习 目 标 ;☆☆ 知识链接:新陈代谢;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统一;☆☆ 糖的基本知识(糖化学复习);1. 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2. 寡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3. 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① 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② 糖原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③ 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4. 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 概 述(Introduction) 一、糖的生理功能;(二)储存能量,维持血糖;1.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 2.糖与脂类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糖蛋白或蛋白聚糖(统称糖复合物)。 糖复合物不仅是细胞的结构分子,而且是信息分子。 3.体内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都是糖蛋白,如抗体、许多酶类和凝血因子等。;二、糖代谢概况;☆ 糖代谢概况;无氧氧化——葡萄糖在缺氧时生成乳酸 有氧氧化——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磷酸戊糖途径——提供核糖、NADPH 糖原的合成——储存 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 (anaerobic oxidation)(Glycolysis)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shunt);一、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 ( 二)糖酵解反应过程;葡萄糖;;;;1,6-双磷酸果糖 ;;;;;;;第三阶段:丙酮酸还原为乳酸;E1:己糖激酶 ;糖酵解过程总结;(三)糖酵解小结(反应特点);(4)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 从Gn开始 2×2-1= 3ATP (5)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五)糖酵解的调节;二、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1.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此阶段在细胞胞液中进行,与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相同,涉及的关键酶也相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后生成两分子丙酮酸,两分子(NADH+H+)并净生成2分子ATP。NADH在有氧条件下可进入线粒体产能,共可得到2×2或2×3分子ATP。故第一阶段可净生成6/8分子ATP。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NADH+H+)和乙酰CoA。此阶段可由两分子(NADH+H+) 产生2×3分子ATP 。丙酮酸脱氢酶系为关键酶,该酶由三种酶单体构成,涉及六种辅助因子,即NAD+、FAD、CoA、TPP、硫辛酸和Mg2+。 3.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生成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合成ATP。一分子乙酰CoA氧化分解后共可生成12分子ATP,故此阶段可生成2×12=24分子ATP。;1.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3.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CoASH;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作用生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在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之下生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在变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成琥珀酰辅酶A,琥珀酰辅酶A在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作用下生成琥珀酸,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作用下加水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又不断生成柠檬酸重复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式: CH3COSCoA+3NAD++FAD+GDP+Pi+2H2O ? 2CO2+CoASH+3NADH+3H+ +FADH2+GTP;小 结 ; 小 结;* 所以,草酰乙酸必须不断被更新补充。 ;(四)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第一阶段:葡萄糖 → 2丙酮酸;巴斯德效应;反巴斯德效应(Crabtree效应);三、磷酸戊糖途径; NADPH+H+ ;;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与溶血性贫血;病 因:体内缺乏6-P-葡萄糖脱氢酶,而蚕豆中含有蚕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