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糖代谢选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糖 代 谢
学习目标:
糖是一类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
糖代谢的概况:
第一节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体内血糖浓度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糖浓度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7.0 mmol/L称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要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必须保持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动态平衡。
一、血糖的主要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在长期饥饿时作为血糖的来源。
血糖的去路:①在各组织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②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糖原合成;③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如核糖、氨基糖和糖醛酸等;④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⑤血糖浓度过高时,由尿液排出。血糖浓度大于8.88~9.99mmol/L,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糖尿。将出现糖尿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糖尿在病理情况下出现,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正常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这对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利用非常重要,特别是脑组织,几乎完全依靠葡萄糖供能进行神经活动,血糖供应不足会使神经功能受损,因此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正常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正常人体内存在着精细的调节血糖来源和去路动态平衡的机制,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神经系统、激素及组织器官共同调节的结果。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相关激素的分泌。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甲状腺激素之间相互协同、相互拮抗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其中,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体内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血糖浓度过高时,肝脏通过合成肝糖原或将血糖转变成脂肪降低血糖;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脏通过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升高血糖浓度。
从体外实验了解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获得。正常人由于存在精细的调节机制,空腹时正常血糖浓度是3.8-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浓度<7.8 mmol/L。糖耐量减退病人,一般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0.5-1小时后最高浓度<11.1 mmol/L,2小时血糖浓度≥7.8 mmol/L,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糖耐量试验在这种病人的早期诊断上颇具意义。典型的糖尿病人糖耐量试验为:空腹血糖浓度在≥7.0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浓度≥11.1 mmol/L,说明病人调节血糖浓度能力
低。目前临床上建议检测空腹血糖浓度和2小时餐后血糖浓度,简化糖耐量试验过程。
第 二 节 糖的无氧分解
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情况(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之为糖的无氧酵解。这个代谢过程常见于运动时的骨骼肌,因与酵母的生醇发酵非常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反应部位:胞浆
大体过程: 糖酵解的全过程
1、总反应:
C6H12O6 + 2ADP + 2Pi 2CH3CHOHCOOH + 2ATP + 2H2O
ATP的生成:
糖酵解时,1mol葡萄糖共生成4molATP,净生成2molATP
3、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其中,6-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过程的主要限速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调节点。
4、糖酵解反应过程的特点:(1)、一次脱氢(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