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气体吸收报告.ppt
* 19×0.30=5.7m Z需要=5.7mZ实际=7m,故该塔合适 * 第五节 填料塔 一、填料塔的结构和填料性能 二、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三、塔径的计算 四、填料塔的附件 * (一) 填料塔结构 (二) 填料性能 液体分布器 液体再分布器 支承板 除沫器 填料 一、 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性能 * 2.填料特性 1)比表面积 a:单位堆积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1/m 2)空隙率ε: 单位体积填料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m3/m3 3)干填料因子 :a/ε3 湿填料因子φ——液体喷淋下测得的 a/ε3 。 1.作用:提供传质面积;
2017-01-16 约9.9千字 109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 气体吸收1.ppt
*第二节气液相平衡第五章气体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三节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第四节吸收塔的计算第五节填料塔*第一节概述一、吸收操作的应用二、吸收过程与设备三、吸收过程的分类四、吸收剂的选择*一、气体操作的应用(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4)工业废气的治理。吸收操作的依据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二、吸收过程与设备*吸收与解吸流程含苯煤气脱苯煤气洗油苯水过热蒸汽加热器冷却器*(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三、吸收过程的分类*选择原则:经济、合理。
2025-03-02 约1.86千字 24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 气体吸收3.ppt
*第四节吸收塔的计算一、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二、吸收剂的用量最小液气比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四、吸收塔的操作计算五、解吸塔的计算*传质设备:*操作型:核算;操作条件与吸收结果的关系。计算依据:物料衡算相平衡吸收速率方程吸收塔的计算内容:设计型:流向、流程、吸收剂用量、吸收剂浓度、塔高、塔径*一、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物料衡算定态,假设S不挥发,B不溶于S全塔范围内,对A作物料衡算:GY1+LX2=GY2+LX1G(Y1-Y2)=L(X1-X2)G,Y2G,Y1L,X2L,X1?——A被吸收的百分率,称为回收率或吸收率。G—惰性气体流率,kmol/sL—吸收剂流率,kmol/s*X1=X2+G(Y1
2025-02-28 约2.32千字 28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 气体吸收2.ppt
*(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以(y-y*)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以(x*-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小结:*(四)总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五)传质速率的控制相间传质总阻力=液相(膜)阻力+气相(膜)阻力注意:传质系数、传质阻力与推动力一一对应。1.传质阻力*2.传质速率的控制步骤(1)气膜控制气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此吸收过程为气相阻力控制(气膜控制)。H较大易溶气体气膜控制的特点:.pAIpAicAcAi平衡线斜率=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气体流速;加强气相湍流程度。*(2)液
2025-03-01 约4.22千字 39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 气体吸收4.ppt
*(三)液体再分布器截锥式斜板式(四)除沫器折板除沫器丝网除沫器*第四节吸收塔的计算一、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二、吸收剂的用量最小液气比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四、吸收塔的操作计算五、解吸塔的计算*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二)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高度变化范围:0.15~1.5m。各种传质单元高度之间的关系平衡线斜率为m体积总传质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关系:*同理:比较上式:吸收因数的物理意义:它是操作线斜率与平衡线斜率的比。比值越大,操作线越远离平衡线,传质推动力越大,越有利于吸收。*(三)传质单元数的计算?Y1=Y1?Y1*?Y2=Y2?Y2*1.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同理:*平衡线与操作
2025-03-03 约2.61千字 32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吸收讲解.ppt
* 操作线上任取一点(X, Y),其推动力为(Y - Y*)。 系列Y~ 作图得曲线。 积分计算Y2至Y1范围内的阴影面积。 * 命题:塔高一定时,吸收操作条件与吸收效果间的 分析和计算; 吸收塔的核算。 定性分析 例 在一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氨-空气中的低浓氨气,若清水量适量加大,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则Y2、X1如何变化?(已知体积传质系数随气量变化关系为 ) 四、 吸收塔操作计算 * 定性分析步骤: 1)根据条件
2017-02-15 约1.12万字 124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节消化和吸收.ppt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本章的主要内容
1. 胃肠运动的基本形式及作用
2.各种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3.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4.瘤胃微生物消化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第一节 概 况
一.消化和吸收
2017-04-05 约9.62千字 44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ppt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结构基础;消化
在消化道内,饲料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可以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生理过程。
吸收
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1)物理性消化 又称机械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生物性消化;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
一、采食和饮水;口腔内消化;三、唾 液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略带黏性的弱碱性液体。
唾液成分如下:
水:占99% —— 润湿食物、清洁和保护口腔。
无机物:Na+、K+、C
2019-02-28 约4.89千字 48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吸收与蒸馏.ppt
三种塔板的比较: 1. 生产能力: 筛板 浮阀 泡罩; 2. 压降: 泡罩 浮阀 筛板; 3. 操作弹性: 浮阀 泡罩 筛板; 4. 造价: 泡罩 浮阀 筛板; 5. 板效率: 浮阀、筛板相当 泡罩。 2)导向筛板 (1)气液两相接触状态 (3) 正常操作现象 2)气泡夹带 (2)筛板塔 筛板塔的主要结构: 1)筛孔 ——提供气体上升的通道; 2) 溢流管 ——维持塔板上一定高度的液层,以保证在 塔板上气液两相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3)降液管 ——作为液体从上层塔板流至下层塔板的通道。 (3)
2017-03-03 约字 186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气体的吸收.ppt
二、吸收的理论基础 二、吸收的理论基础 3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三、吸收速率方程式 四、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 * * 5 气体的吸收 一、化工生产中的吸收操作 在无机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以及环境中废气处理等方面,吸收都有广泛的应用。 (1)选用适当的液体作溶剂吸收气体中的物质制取液体产品。 (2)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无用组分或有害成分。 (3)从气体混合物中回收有用组分,减少物料损失。 (4)工业废气的治理。 气体吸收过程的相关概念 吸收过程是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气体混合物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吸收操作的依据
2017-05-26 约2.75千字 28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讲课.ppt
(3)铁的吸收 ①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 Fe2+才能被吸收,VC能将食物中的Fe3+还原。 ②吸收机制:主动吸收 转铁蛋白(Tf)与Fe2+ 结合→转铁蛋白受体(TfR)→胞吞 → Fe2+释放(一些 Fe2+ →Fe3+与铁蛋白(Ft) 结合储存备用) (4)Ca2+ 钙的吸收 ①吸收部位:回肠, 主动过程,钙结合蛋白 ②影响因素: 可溶性Ca2+才能被吸收 VD、脂肪、氨基酸、乳酸的存在有利于Ca2+的吸收 胆汁酸、酸性环境促进Ca2+的吸收 食物中钙和磷的比例 (5)维生素的吸收 ①脂溶性维生素A, D, E和K伴随脂肪被吸收 ②水溶性维生素C, B1, B2, B6, B12,
2017-05-10 约7.01千字 60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ppt.ppt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课程名称; 第一节 消化;(二)在体外适宜的环境中仍能进行节律性收缩,但其收缩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
(三)经常处于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紧张性;
(四)有较大的伸展性;
(五)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
四、消化液的一般作用
(一)稀释食物,以利于消化吸收;
(二)改变消化腔内的 pH值,使之适应于消化酶的需要;
(三)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四)保护消化管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
五、各器官消化简述
(一)口腔内消化
1、唾液的主要作用有: (1)湿润与溶解食物;
(2)保护口腔作用,可消除口腔中
2018-01-24 约1.15千字 13页 立即下载
-
化工原理第五章 吸收 题解析.doc
六 吸 收
浓 度 换 算
2.1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
(1)摩 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 子 扩 散
2.2 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 小时后液 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 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017-01-22 约字 16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教材.ppt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经过消化后的食物、水、盐等,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第一节 消化与消化管的结构
一、消化的方式
1.机械性消化 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糜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最终将消化吸收后的饲料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大 → 小
前(上) → 后(下)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2018-02-22 约1.24千字 16页 立即下载
-
第五章 消化吸收.ppt
4.维生素的合成 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其中有硫胺素、生物素、泛酸和吡哆醇等,能被瘤胃吸收。叶酸、核黄素、尼克酸和维生素B12等大都存在于微生物体内,瘤胃只能微量吸收。此外瘤胃微生物还能合成维生素K。 5.气体的产生 二、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一)网瘤胃的运动 整个前胃运动从网胃两相收缩开始。第一相收缩程度较弱,只收缩一半,然后舒张,此收缩作用使漂浮在网胃上部的粗糙饲料压向瘤胃。第二相收缩十分强烈,其内腔几乎消失。此时网胃如有铁钉等异物,易造成创伤性网胃炎或网胃心包炎。 反刍时,在两相收缩之前还出现一次额外的附加收缩,使胃内食物逆呕回口腔。 当网胃的第二
2019-03-20 约3.24千字 56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