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ppt

发布:2019-02-28约4.89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结构基础;消化 在消化道内,饲料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可以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生理过程。 吸收 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1)物理性消化 又称机械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生物性消化;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 一、采食和饮水;口腔内消化;三、唾 液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略带黏性的弱碱性液体。 唾液成分如下: 水:占99% —— 润湿食物、清洁和保护口腔。 无机物:Na+、K+、Ca2+、Cl-等 溶菌酶——杀菌。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麦芽糖。 当pH=4.5时失活。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使食物从口腔进入胃内的复杂反射动作。它由舌、咽、喉、食管、贲门协调完成??? 1、吞咽过程 2、吞咽调节:主要受神经调节。;一、胃液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贲门腺 胃 腺: 幽门腺 黏液颈细胞:黏液 胃底腺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值0.9-1.5);胃液的作用;(2)胃消化酶(胃蛋白酶、凝乳酶和胃脂肪酶) HCl和自身激活 蛋白质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和蛋白胨 PH 2.0~3.5活性最强;PH大于5失活;胃液的作用;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头期、胃期和肠期) A. 头期胃液分泌: a. 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腔、咽、食管) b. 机制: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均为神经调节)。 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 A、直接刺激壁细胞 胃酸 B、胃窦部的G细胞 胃泌素 c. 特点: 占总分泌量的2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很高。;B. 胃期胃液的特点: a. 食物对胃产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所引起的胃液分泌。 b. 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扩张刺激 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 迷走-迷走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短反射 胃幽门部 壁内神经丛 食物化学成分 G细胞 胃泌素 c. 特点:约占总量的70%,酸度及胃蛋白酶含量也很高。;C. 肠期胃液分泌: a. 当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后,还有继续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b. 机制:主要是体液调节的作用。 食糜入小肠 小肠吸收的氨基酸 小肠粘膜 胃泌素 胃酸 肠泌酸素 c. 特点:量少,约占总量的10%。;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除精神、情绪因素外,主要有: A. 盐酸: 抑制G细胞—胃泌素 胃窦:PH 1.2-1.5 促进D细胞—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PH 2.5 十二指肠球部—球抑胃素 刺激小肠粘膜—胰泌素 B. 脂肪: 脂肪入小肠 肠抑胃素释放 抑制胃的分泌。 C. 高张溶液: 十二直肠内的高张溶液 肠-胃反射 抑制胃分泌 释放几种胃肠激素;贮存食物;促进食 糜的形成;胃运动形式;胃排空的调节 (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胃内容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