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方法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4.1 动作分析概述 1. 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作分析的实质——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并提高工作效率。 动作分析的目的——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做技术准备。 3.4.1 动作分析概述 2. 动作分析方法 动作分析由吉尔布雷斯(F.B.Gilbreth)夫妇首创,发展到现在,按精确程度不同,有下列三种方法: (1)目视动作分析 (2)动素分析 (3)影片分析 3.4.1 动作分析概述 3.动素的名称、定义及形象符号 (1)伸手(Transport Empty,用TE表示) (2)移物 (Transport Loaded,用TL表示) (3)握取(Grasp,用G表示) (4)装配(Assemble,用A表示) (5)使用 (Use,用U表示) (6)拆卸(Disassemble,用DA表示) (7)放手(Release Load,用RL表示) (8)检查(Inspect,用I表示) (9)寻找(Search,用Sh表示) (10)选择(Select,用St表示) (11)计划(Plan,用Pn表示) 3.4.1 动作分析概述 3.动素的名称、定义及形象符号 (12)定位(Position,用P表示) (13)预定位(Pre-Position,用PP表示) (14)持住(Hold,用H表示) (15)休息(Rest,用R代表) (16)迟延(Unavoidable Delay,用UD表示) (17)故延(Avoidable Delay,用AD表示) (18)发现(Find,用F表示) 动素还可以用形象图案(符号)、颜色等方法表示,如教材169页表3-11所示。 3.4.1 动作分析概述 4. 用动素符号表示的实例 用动素符号表示的双手程序图如教材170页图3-33所示,其改良方案同双手程序图。 5. 动素的分类 按对操作的作用,动素可分为有效动素与无效动素两大类 : (1)有效动素——指对操作有直接贡献者,其又可分为如装配、拆卸、使用等核心动素和伸手、握取、移物及放手等操作中的常用动素。 (2)无效动素——无效动素还可以分为如寻找、选择、检查、持住、定位及预定位等辅助动素和休息、故延、延迟及计划等消耗性动素两类。 3.4.2 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为吉尔雷斯首创,后由美国巴恩斯(R.M.Barnes)将此原则分为22条,可进一步归纳为3大类共10条。 任何工作中的动作,合乎这些原则,皆为经济有效的动作,否则就应改进。 动作经济原则有两大功用:帮助发掘问题、提供建立新方法的方向。 (二)动素性质划分 U U U 1。核心动 素 2。常用动 素 3。辅助性 动素 4。消耗性 动素 (三)动作经济原则 1。关于人体的运用(1---8条) 2。关于工作地布置(9--16条) 3。关于工具设备(17--22条) 以上介绍见录象带 第一条原则: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而对称 (见173--178页) 第二条原则:人体的动作应尽量应用最低 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结果为妥 (见179--182页) 第三条原则: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曲线 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 隹;弹道式运动较受控制的运动 轻快;动作尽可能有轻松的节奏 (182---185页) 第四条原则: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 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 工作顺序排列 (185---190页) 第五条原则:零件、物料应尽量利用其重 量堕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 (190--191页) 第六条原则: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工作 台及坐椅式样及高度应使 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 立适宜(191--192页) 第七条原则: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