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4作物育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作 物 育 种 方 法 一、引种 二、系统育种 三、杂交育种 四、杂种优势的利用 五、其他育种方法(自学) 六、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自学) (一)引种概念 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二)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1 1、生育期 一般指从出苗到成熟所需的时间。 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的地区其生育期不一样。因此引进品种原产地的生育期只能做参考。 一、引种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栽培条 件,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如籼稻区、粳稻区 。 表现在:生育期、丰产性、稳产性从相似的生态区引进,即生态类型相近的作物品种易于成功。 一、引种 3、气候相似论 20 世纪初,德国迈尔(H. Mayr)提出了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 基本要点: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一、引种 我国从美国主要植棉带引入的陆地棉品种在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都能很好适应。 一、引种 4、纬度、海拔、品种习性 一、引种 一、引种 5、其他自然和生产条件 对耕作制度的影响以及对病虫害的抗性等。 (三)引种的工作环节 1、引种目标的确定:要引什么样的品种,与当地条件适应,解决问题。 2、引种材料的收集。 3、引种试验:引种必须经过试验,这是育种工作 者对引种工作必须牢牢掌握的原则。 (三)引种的工作环节 4、检疫工作: 引种常是病虫害和杂草传播的重要途径,很有可能同时带进本国或本地区所没有的病虫和杂草,以致后患无穷。 矮脚南等品种引入使白叶枯病成了长江流域稻区生产的严重问题。 (一)系统育种的概念 Line breeding,直接从自然变异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二)系统育种的特点:1 (二)系统育种的特点:2 (二)系统育种的特点:3 (三)系统育种的程序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 (二)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二)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二)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三)亲本选配的原则 (三)亲本选配的原则 (三)亲本选配的原则 (四)杂交的组合方式 (四)杂交的组合方式 (四)杂交的组合方式 特点: ①遗传基础丰富。 ②分离早,分离时间长,类型多。 ③杂交的数量和后代群体规模相对大 (四)杂交的组合方式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代代混合种植,不选择, 直到遗传性趋于稳定,纯合个体达80%以上,选择, 下年种成株系,选择优良株系,升级产量比较试验。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①对于质量性状和简单遗传的数量性状, 系谱法早代选择,能较早集中精力选择优系。 混合法高代选株,选择数量大,后期工作量大,需要的年限也较长。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五)杂交后代的选择 (六)杂交育种的程序 (六)杂交育种的程序 3.回交(back cross) (A*B)*B或(A*B)*A:指两个亲本的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重复杂交。用来重复杂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1.?系谱选择(pedigree selection)法:用于质量性状效果较好,用于数量性状易丢失有利基因。 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 分别种成株行,每株行成为一个系统(株系), 以后各世代在优良系统中连续选单株, 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都给以系统的编号,以便查找系统史和血缘关系。 2.?混合选择(bulk selection)法:需要较大的群体,但可以保留丰富的遗传变异,不易丢失有利的数量性状基因。 混合法和系谱法的比较: ②系谱法对家系记载清楚,针对历史表现评定取舍; 混合法无法考证历史,评定取舍比较困难。 ③系谱法F2起严格选株,中选率低,易丢失好类型; 混合法在同一个组合内保留多种类型,有更多的机会选到优良的株系。 ④系谱法年年选择,工作较繁琐。 混合法则比较简单。 3.?衍生系统(derived line)选择法:在第一个分离世代选择一次单株,由这些单株形成衍生系统。这种方法结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 4.?一粒传(single seed decent)选择法:是混合法的一种变形。 * * 一、引 种 (二)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2 2、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 (二)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3 (二)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3 冲积土 为主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