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ppt

发布:2019-06-30约1.12万字共8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 3.1审计方法 3.2审计程序 3.1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的含义 审计方法的思路发展 审计方法的思路发展 账目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重视企业环境和经营全面风险分析 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和审计目标的改变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 2、审计组织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 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解决方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 审计方法体系——战略方法、技术方法 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适用审计目的 适合审计类型 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要有灵活性 审计技术方法——书面资料 查账技术——审阅法 (一)审阅法内容要点 1、会计资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2、其他资料(计划、预算、合同、法规制度等) (二)审阅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 1、着重审阅报表的项目是否填列齐全,表内的对应关系和平衡关系是否正确无误、报表附注是否填写、有关主管经营人的签字盖章是否齐全。 2、例如,审阅预算、计划、方案时,应注意制定的是否切合实际、有无相应的措施等;审阅合同时要注意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是否完备齐全并合法,措辞是否明白准确;审阅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其内容是否合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是否都已订立等。 查账技术——核对法 (一)会计资料间的相互核对 1、证证核对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与分录记账凭证核对 2、账证核对 记账凭证、某些原始凭证与账簿核对 3、账账核对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等 4、账表核对 报表与有关总账和明细账核对 5、表表核对 不同报表有关项目进行核对 查账技术——核对法 (二)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核对 1、核对帐单 即将有关账面记录与第三方的账单进行核对 2、核对其他原始记录 会计资料同其他原始记录进行相互核对 (三)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 查账技术——复核法 又称验算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在审阅、核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重新计算内容: -有关审计项目小计、合计、累计、平均数和差积商的验算; -各种按规定计提比率的验算; -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结果的验算; -各种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验算等 查账技术——复核法 会计数据的复核方面 1、会计凭证 2、会计帐簿 3、会计报表 查账技术——复核法 注意事项 计算方法和口径应当恰当,否则,即使计算正确也没有意义; 验算法只能验算计算结果本身是否正确,不能说明据以计算的数据是否正确,据以计算的数据是否正确须由其他审计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来证实; 当验算的内容较多时,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法,选择重点内容进行验算,以提高审计效率。 查账技术——查询法 查账技术——查询法 在以下情况下采用积极式函证比较好: 1、个别账户的欠款金额较大。 2、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查错等问题 在以下情况下,采用消极式函证比较好: 1、相关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被评估为低水平。 2、预计差错率较低。 3、欠款余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 4、审计人员有理由确信大多数被函证者能认真对待询证函,并对不正确的情况予以反映。 审查顺序——顺查法 审计程序: 审查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 结合凭证查账簿 根据账簿查报表 审查顺序——逆查法 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从终点查到起点的审计方法。 审查范围——详查法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会计资料(凭证、账簿和报表)进行详细的审核检查,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一种审计方法。 优点:容易查出问题,审计风险较小。 缺点:工作量较大,审计成本较高 适用范围:只对有严重问题的,非彻底检查不可的专案审计,以及经济活动很少的小型企事业单位采用此法。 审查范围——抽样法 是指仅从会计资料中抽出一部分进行审查,借以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舞弊,进而判断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一种审计方法。 (运用抽样审计,若样本中发现明显的错弊,则应扩大抽样的范围,或改用详查法。) 优点:减少审计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 缺点:如果样本选择和推断总体不当,就会使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结论。 (为避免作出错误的结论,采用这种方法时通常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 关键:样本的代表性,否则就不能保证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