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审计分类和方法.ppt

发布:2017-06-16约5.35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6-03-12 第三章 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审计的基本分类是以审计的本质属性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审计主体、客体、工作内容、目标作为审计的构成要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审计的本质属性,因而,基本分类包括按审计主体、客体和按其工作内容、目标的分类。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政府审计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审计机关。 民间审计。民间审计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注册登记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社会审计。民间审计的主体是接受各类资源财产的所有人或主管人委托的民间审计组织,它们接受委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鉴证、注册资本的验证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又称为部门和单位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二)按审计内容的分类 政府审计按审计的内容可分为财政审计、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内部审计按审计的内容可分为财务收支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等 民间审计按审计内容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阅、验资、特殊目的审计和其他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按审计及其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按审计时间是否规定可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 按所审的会计报告期可分为期中审计和期末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范围分类 审计按其业务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按审计项目的范围分类,分为综合审计和专项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组织方式分类 按审计组织方式分类,可分为派出审计、联合审计、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派出审计主要是指由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在重点地区、部门和企业派出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 联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组织有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进行的审计。 报送审计又称为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期向审计机关报送应接受审计的资料的一种审计类型。 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委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的现场审计。这是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关系分类 按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关系,可分为委托审计、授权审计和转托审计。 委托审计是指资源财产的所有人或经管人通过签订审计业务委托书的方式委托特定的审计主体对指定单位进行的.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委托民间审计组织对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情况所进行的会计报表审计,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委托民间审计组织所进行的查证等业务。 授权审计是指财产所有人或经管人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对指定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授予特定的审计机构,由审计机构代表其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业务大多都是授权审计。 转托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转托给其他审计机构代为执行的审计方式。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是否受法律约束分类 按审计是否受法律约束,可分为法定审计和非法定审计。 法定审计是指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必须接受审计的业务类型。这样的审计又可按照不同的情况分为强制审计与任意审计。法定审计中的强制审计主要是指审计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行使审计监督权而进行的审计。 非法定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要求审计组织对其进行的审计,是法定审计的对称。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这种审计主要是围绕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资料及其编制过程来进行,审计的目的是核实判断会计账表中的金额是否真实正确 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运行有效为基础进行的。 风险导向审计。这种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考虑与审计相关的各种风险,包括企业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等,在此基础上判断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报表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制定相应的具体审计计划,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及其特征 审计方法是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和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特征 目的性:有助于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 多样性:同一项目用不同方法 适用性:指有许多审计方法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 交互使用性:指许多审计方法在审计实务中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否则达不到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