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学习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⑴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Chū xún jiān áo dà suàn mǐ cù jiǎo zī fěi cuì
初 旬 煎 熬 大 蒜 米 醋 饺 子 翡 翠
jiǎo bàn zhēn zī bǎn lì fēng zhēng biān pào xiǎo mài
搅 拌 榛 子 板 栗 风 筝 鞭 炮 小 麦
sì miào guàng jiē
寺 庙 逛 街 蜜饯jiàn搀chān 通宵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体会北京春节的热闹、浓烈的画面
⑴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不同时间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7* 藏戏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鼻祖、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深受藏族人民喜爱。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Jiāng páo xiào shì ē nuó lióo bó
缰 咆 哮 吞噬 婀 娜 獠牙 钹
dūn yì lói zōi
朴实敦厚 演绎 招徕 优哉 游哉 随心所欲、开山鼻祖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吞食。敦厚:忠厚。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招徕: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