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6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doc

发布:2017-06-04约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精通汉语,懂得汉语的特点。 从汉语教学的角度看,汉语有以下几个特点或难点: 一、语音: 语音上,声调是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 汉语是音节语素,一共21个声母,39个韵母,有意义的音节只有418个。 所以必须加上声调(包括轻声),这样共有1332个音节。 同音语素(字)比较多,如“一”、“医”、“衣”、“依”等。 通常所说的“洋腔洋调”首先表现在用“大平声”代替“四声”。 二、词汇 (一)单音节语素 除极少数外,汉语都是单音节语素。大致上一个音节相当于一个语素,用一个汉字记录。 语素的组合能力很强,以“人”为例,可以组成: 人民、人口、人事、人品、人格、人缘、人情、人士、人手、人才、人物、人称、人道、人性、中人、证人等近百个词。 所以汉字教学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是文字教学,而且是音节教学,语素教学。 (二)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同音语素(字)较多,增加了辨义的困难。 现代汉语的词,以双音节词占优势,比如“衣服”、“医生”、“依靠”。 这就解决了同音词的问题,即使是指语素(字),也总是说“衣服的衣”、“医生的医”、“依靠的依”。 (三)汉语词语中的“四字格”很多 比如: 一败涂地、一板一眼、一本正经、一本万利、一笔勾销、一笔抹杀、一臂之力、一病不起、 一步登天、一差二错、一倡百和、一唱一和、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筹莫展、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一锤定音、一蹴而就、一刀两断、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定之规、一二报数、 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分为二、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鼓作气、一国三公、 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呼百诺、一呼百应、一挥而就、一技之长、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蹶不振、一看二帮、一刻千金、一孔之见、一来二去、一览无余、 一劳永逸、一了百了、一鳞半爪、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毛不拔、 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鸣惊人、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年半载、 一年到头、一年四季、一念之差、一诺千金、一拍即合、一盘散沙、一贫如洗、一抔黄土、 一暴十寒、一气呵成、一钱不值、一窍不通、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仍旧贯、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一如既往、一扫而光、一身两役、一身是胆、一声不响、一时半刻、一时一刻、 一事无成、一视同仁、一手遮天、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塌糊涂、一天到晚、一通百通、 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网打尽、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一文不名、一无是处、 一无所长、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五一十、一误再误、一息尚存、一笑置之、一泻千里、 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星半点、一言不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难尽、一言为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衣带水、一语道破、一语破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枕黄粱、一知半解、一纸空文、一掷千金、一专多能、一字一板。 三、语法 (一)汉语没有形态变化。 1.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 “们”: 只适用于指人名词; 表示“群”的意思,因此不能说“三个学生们”; 可用可不用:“学生(们)都来了”; 只用于主语位置,因此不说“我见到了学生们”。 2.代词没有性、格的变化。 只有人称代词有数的变化,用“们”表示:我们、你们、他们、她们。 3.动词没有时、人称的变化。 (二)汉语动词中不能带宾语的极少。 一般就是“离合词”后不能带宾语。如咳嗽、游泳等。 换个说法就是汉语的宾语特别宽泛。 如:去北京(处所),英语要用介词 “to”; 救火(原因),英语要用介词“from” 。 (三)汉语的省略特别多。 1.汉语复句中主语的省略特别多,而英语必须使用代词。 2.汉语无主句多,而英语必须要用it。 3.汉语大部分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 如:A.“吃了吗?” B.“吃了。” “这本书太贵,我买不起。” 4.自然表明的被动句——无标记受事主语句多。 如:“这本书看过了,还给你。” “饭不吃了。” (四)汉语的量词非常丰富。 1.汉语量词绝大部分由名词、动词或其它词类的词转化而来。 2.汉语量词除了具有表示数量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也就是社会赋予量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特有的含义。 3.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量词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6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