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

发布:2017-01-08约2.51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课时安排:2  第一课内容: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词的运用。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体感受,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课内容: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体的理解。第二段人物对话时玄机的理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想象描述。全文整体理解,总结。作业。 教学准备:学生读熟课文,了解相关背景。按课后问题思考,了解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背景。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谨慎。  3、能正确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说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介绍背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3、说说安排了哪几个材料?  4、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吗?)    板书: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一)探究人物的特点: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二)交流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雾大到什么程度?      这是偶然还是原就料到?何以见得?      板书:识天象      预料的和事实的一样,可以用一个“果然”连接。      运用“果然”说句子。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一字儿摆开有何用意?出其不意      船的阵式有何变化?为什么这样调头?      板书:周密部署   (4)“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5)鲁肃答应了,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书:识人心   (6)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7)“希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叫什么?     板书:识地理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懂阵法。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阵图,乃庸才也”。    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教后记录: 1、本课设计的主要特点: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1)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总体感知到周、诸葛、曹、鲁等人的特点。分组后,让不同的组承载不同的任务,具体地感知。反馈交流部分,本课重点围绕“神机妙算”进行交流。学生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明借箭的必要条件,从而理解诸葛的“神机妙算”。对于理解是到位的。 (2)、注意到了语文的工具性要素训练:其一,让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简要地概括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