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3-22约4.1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复述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分析其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相关段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体会诸葛亮顾全大局、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具体体现,以及他是如何在借箭过程中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体会诸葛亮的品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借鉴。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文的重点知识,如生字词、文章结构、人物形象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体现、人物形象分析等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引导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谁能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请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2.悬念导入: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应对周瑜的刁难,成功完成草船借箭的任务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去揭开草船借箭背后的奥秘,看看诸葛亮究竟有着怎样的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体会神机妙算(25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草船借箭的过程中,诸葛亮是如何巧妙安排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深入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算好天气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语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去借箭?(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江面上的情况,不敢轻易出兵,只会射箭,这样诸葛亮就能顺利借到箭。)

-追问: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大雾天气的呢?(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了解,他能准确预测天气变化,这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

-算好受箭方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草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的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船的方向?(学生交流后明确:这样可以使船的两面都能受箭,增加受箭面积,同时让船两边受箭均匀,保持船身平衡,便于顺利返回。这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巧妙谋划。)

-算好鲁肃

-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鲁肃的相关语句,看看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析:诸葛亮为什么敢把借船的事告诉鲁肃?他为什么相信鲁肃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引导学生体会鲁肃的忠厚老实,以及诸葛亮对人心的准确把握。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并且守口如瓶,为草船借箭的成功提供了帮助,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算好曹操

-找出曹操面对草船借箭时的反应: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