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1岩浆作用(免费阅读).ppt

发布:2016-12-29约3.93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 酸性岩浆(SiO2>65%) 中性岩浆(52%~65%) 基性岩浆(45%~52%) 超基性岩浆(<45%) 随着SiO2含量减少,岩浆中 MgO、FeO含量增多,岩浆的颜色加深,相对密度增大,粘度变小。 宁静式又称夏威夷式,以宁静地溢流出炽热的基性熔浆为其特点,无爆炸现象。 递变式是以猛烈式和宁静式有规律交替喷出为特点,多数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基性熔浆SiO2含量低,挥发组分较少,温度高,冷却慢,粘性小,流动快。冷却后形成颜色较深的岩石,称玄武岩。 当基性熔浆表面冷凝成塑性薄壳,而下面熔浆仍继续流动时,就会拖曳上部薄壳使其产生波状起伏,形成波状熔岩;如果下面熔浆还继续流动,使上部薄壳被拖引成绳状构造,则形成绳状熔岩。 中性熔浆SiO2和挥发组分的含量以及其它性质介于酸性和基性熔岩之间,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安山岩。 熔浆在冷凝固结过程中,如果成分均匀,地形平坦,而且缓慢冷缩,可形成垂直于冷凝面的裂隙,把岩石分割成多边形柱状体,这种裂隙称为柱状节理。 裂隙式火山喷发 溢出的熔浆沿山坡或河谷顺流而下,有的呈狭长的带状,有的呈宽阔平缓的舌状,冷却固结后称为熔岩流,当熔岩流遇到陡崖时可形成熔岩流瀑布。当喷发量很大时,熔浆可铺成一大片,被覆在地面上,而后冷凝,称为熔岩被。 深成侵入体的产状 深成侵入体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均较高,因而岩浆冷凝缓慢,岩石多为全晶质中粗粒结构。岩体规模较大,常见有: 岩基 岩株 岩盆:中央部分厚度大,边缘厚度小,中间微向下凹的盆状侵入体。 岩盖:又称岩盘,是上凸下平的穹窿状侵入体。由岩盖中部到边部,其厚度迅速变小而尖灭。 岩墙-山海关 岩床----与地层产状一致 三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1)造岩矿物 岩浆岩是由常见的几十种矿物所组成的。 其中最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等7种矿物。 暗色矿物为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矿物,简称铁镁矿物,包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这些矿物熔点较高,常先结晶,在岩体边部相对富集。 浅色矿物为富含钾、钠、钙的铝硅酸盐,简称长英质矿物,包括斜长石、钾长石与石英等。 通常把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称为色率。 色率,不但反映了岩石中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也是鉴定岩浆岩和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志 (2)岩石的结构: 是指造岩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征,即矿物组合的特征。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 全晶质结构(主要包括粒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等) 玻璃质结构 半晶质结构(包括斑状结构等) (3)岩石的构造: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或组合方式,即矿物集合体的组合特征。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 块状构造 斑杂构造 带状构造 流动构造 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晶洞构造等。 斑 状 结 构 四、岩浆岩的类型 美国西部 的火山颈 黑龙江五大连池熔岩流 瀑布 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为侵入作用,侵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各样岩浆岩体称为侵入体,侵入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深成侵入作用(深度>3 km) 浅成侵入作用(深度<3 km) 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 二、侵入作用 鲍温反应系列 岩基 侵入体中规模最大的一类,面积大于100km2,最大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平面上一般呈长圆形,长数十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宽可达100km以上。岩基一般为中酸性岩浆冷凝而成。 岩株 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较陡,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 100km2。有的岩株独立产出;有的向下与岩基相连,为岩基的顶部突起部分。 喷出岩与侵入岩的产状综合示意图 浅成侵入体近地表,规模一般较小;类型从酸性到基性都有。常见类型有: 岩床 (岩席);是厚度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层间侵入体,与其顶、底板围岩平行。 岩墙 :厚度比较稳定且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长度为厚度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岩墙又可称岩脉,也有人把规模小、形状不规则或贯入在岩体之中的脉状岩体称为岩脉。 * *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 岩浆作用 第二节 变质作用 第三节 地壳中三大类岩石的演变 第一节 岩浆作用 一、喷出作用 二、侵入作用 岩浆: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