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两首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子聿(陆游的幼子) 指示、训示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南宋爱国诗人,号放翁,越州(今浙江绍兴)山阴人。12岁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读准字音 ?子聿 鉴赏 徘徊 ?躬行 渠道 为有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游 古 人 学 问 无 遗 力, 少 壮 工 夫 老 始 成。 纸 上 得 来 终 觉 浅, 绝 知 此 事 要 躬 行。 读书学习。诗中指做学问的意思。 (宋)陆游 “遗”:余,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凿壁借光 闻鸡起舞 牛角挂书 十载寒窗 通宵达旦 滴水穿石 …… (宋)陆游 囊萤映雪 凿壁借光 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故事 (宋)陆游 才 年轻力壮 时间 (指占用的时间) 年老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谈迁撰写《国榷》…… (宋)陆游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这句诗的意识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知识。 (宋)陆游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有限,肤浅。 绝:最,极。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到底、毕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关读书实践的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毛泽东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 战国时,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重用赵括,派他去指挥作战。赵括生搬兵书条文,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自己也送了命。 俗语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游 古 人 学 问 无 遗 力, 少 壮 工 夫 老 始 成。 纸 上 得 来 终 觉 浅, 绝 知 此 事 要 躬 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还是有限的,要想深切地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填 空 《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有 、 的精神,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书本知识 实践经验 师范读,生仔细倾听,认真看图。 朱熹先生是个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思考,他颇有感触的写下了这首诗。 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 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齐读 半亩方塘一 开, 天光云影共 。 鉴 徘徊 鉴:镜子 开:打开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移动的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写景)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