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

发布:2020-12-14约4.08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 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 ① 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 817 年),当时作者 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 ( 1) D 2) B 【解析】 【分析】( 1) D 项错误。应为:直接抒情。 ( 2) B 项错误。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颔联是静景,颈联 是动景。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具体分析为:首联 “风回云断雨初晴 ”描 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 “返照湖边暖复明 ”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 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 “红 ”借代红花, “绿 ”借代水苹的绿叶,描 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是静景;颈联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 成”“白 ”、 “黄 ”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 ⑴ D; ⑵ B。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⑵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 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作者想和 “姜尚 ”和 “伊尹 ”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答案】 ( 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 D 【解析】 【分析】( 1 )李白被 “赐金放还 ”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两句 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 2) 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 “姜尚 ”和 “伊尹 ”的典故,表达了作 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故选 D。 故答案为: ⑴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⑵ D。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 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 看是否 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 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 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 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 看是否以偏概全, 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 听觉等。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 李白 楼 岳阳尽,川迥  ② 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 好月来。 云 下桶,天上接行杯  ③ 。 醉后凉 起,吹人舞袖回。 【注】 ① 此 当是唐 宗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 登岳阳楼 而作。 ② 迥: 。 ③ 行杯: 杯而 。 代文人写下 多有关 “洞庭湖 ”“岳阳楼 ”的 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 》,孟浩然 作了《望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