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技巧 ( 很有用 ) 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梦中作 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② , 酒阑 ③ 无奈客思家。
【注】 ①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 1049 ),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 酒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 ________、 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 1)凄清;迷离
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解析】 【分析】( 1)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
人。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夜晚的凄清、迷离的环境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
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根据注释和诗句中 “客思家 ”一词从诗人被贬的心情和对
家乡的思念两方面概括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或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⑴ 凄清;迷离;
⑵ 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点评】 ⑴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⑵ 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 ① 〔宋〕卢 炳
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
“惊嗟 ”?)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
写桃符 ② (乙)。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
③ 自取疏。
【注释】 ① 瑞鹧鸪:词牌名。
② 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
的桃木板,
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 屠苏: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
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 示例:【甲】 “泉声碎 ”实乃心碎。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
【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 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
于言表。
【解析】 【分析】甲处 “泉声碎 ”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圆,可自己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
极。乙处自己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甲】 “泉声碎 ”实乃心碎。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
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
【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
于言表。
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
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营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蹲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2)对【乙】文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 “故国之思 ”。
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 “兴亡 ”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乙】文 “聚 ”“怒 ”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