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2016学年高中地理五四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

发布:2017-06-08约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及意义。2.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可利用空间及特点 可利用空间 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空间利用缺点海上 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多变 技术③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海中 海水①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海底 黑暗、②高压、低温、缺氧 2.海洋空间开发的优点:空间广阔,便于④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⑤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 3.开发的意义:缓解沿海地区⑥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主要领域:交通运输、生产、⑦居住、通讯、⑧储藏和文化娱乐等。 2.海洋交通与通讯 (1)海洋运输的要素:⑨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 (2)优点:吨位大、⑩速度快、续航能力强。 (3)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如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 3.围海填海造陆 (1)概念 (2)其他形式: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 三、海底储藏 1.海底空间特点: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远离居民区,缺氧。 2.适宜存放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霉变、易腐烂的食品。 思维活动 1.为什么说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 答案 海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资大、风险大。 2.海洋运输成本较高,基本不受天气影响。你认为呢?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海上气象复杂多变,且航道宽窄、海水深度变化较大,因此海运属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运输方式。海洋运输具有的优点是量大、成本低,适合各种笨重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较大。 3.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日俱增,故我国应当建海上城市,为何我国目前尚无海上城市? 答案 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海上城市的技术还达不到。 探究点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探究活动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1)~(2)题。 (1)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2)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3)在填海造陆过程中,将面临哪些不利条件? (4)如果在香港设计一座海底仓库,该仓库有哪些优点? (5)香港开发海洋空间有何意义? 答案 (1)B (2)D (3)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腐蚀性强的海水。 (4)地价便宜、搬迁费用低;隐蔽性好;温度适中,压力稳定。 (5)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反思归纳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比较 要素或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发展趋势 意义交通与通讯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 海洋上、海底、海面 连续性、广阔性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围海填海造陆 围海造陆、填海造陆 浅海 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海底储藏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 (2)围海造陆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围海造陆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围海造陆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总之,围海造陆使局部地区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并有可能使整体环境出现退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迁移应用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陆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