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教程.ppt

发布:2017-04-26约1.81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二、作一般理解的内容 (一)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 (二)总供给冲击 三、学习本章的注意事项 (一)要把总需求曲线与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比较分析 (二)注意体会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几种解释 (三)比较分析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IS—LM模型); 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倾斜 利率效应: P↑= L (Md)↑= r↑=I↓=AD↓ 实际资产效应: P↑= 购买力↓= 实际财富↓= C↓,I↓=AD↓ 净出口效应: P↑= PM↓,PX↑= M↑,X↓=NX↓= AD↓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AD曲线移动小结; 案例: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再出具体措施 ;课堂讨论; 一、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总供给与劳动市场 ; ;劳动力市场均衡;货币工资曲线 名义工资一定 价格下降 实际工资上升;;(1)古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的长期总供给曲线;O;(2)极端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3)常规的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形态阐释;短期总供给曲线(总结); (一)LAS曲线的移动 ;1、短期总供给曲线(SAS)随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的移动而移动。如图。 ;; 一、均衡国名收入的决定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古典情形 货币中性: 总需求的扩大,只会引起价格、工资等名义量的变化而实际变量(产出量或就业)不会变化。 ; 2、极端凯恩斯情形 ; 3、常规情况下凯恩斯主义情形。 总需求增加, AD曲线右移,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 ; ;课堂练习; (一)价格粘性是指产品价格的变动迟缓。 1、改变价格有成本(菜单成本)。 2、工资粘性和原材料交易的特点为价格粘性提供了基础。 3、一家企业改变价格尤其是频繁改变价格会引发价格战。;(二)需求约束均衡与供给约束均衡 ;2、需求约束均衡—供大于求;3、供给约束均衡—求大于供; AD-AS 模型,与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虽然都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但它们的理论内涵是有区别的。 收入-支出模型说明的是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的决定,它未考虑货币市场,而且假定投资不变,是一个抽象化的简单模型。 IS –LM 模型说明的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决定,但它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未考虑价格水平。 AD-AS 模型说明的是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它取消了价格水平不变这一假定,寻求价格水平与均衡收入之间的联系机制。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D; 2、总需求的要素包括( ) A、消费和净出口 B、投资和税收 C、储蓄和政府购买 D、消费和储蓄 ;2、A;3、工资刚性意味着( ) A、货币工资长期不变 B、货币工资只升难降 C、货币工资升幅大于降幅 D、货币工资降幅大于升幅;3、 B;第4章课后计算题演算及答案;(2)Ns=70+5×6/1.2=95 Nd=175-12.5×6/1.2=112.5 据上式,NsNd。但据题中假设,劳动供给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劳动需求,说明这时社会上存在失业大军,他们被增加的劳动需求所???收。从而实际上劳动供给曲线发生了移动。新的劳动供给函数为: X+5×6/1.2=112.5 X=87.5 即: Ns=87.5+5×6/1.2=112.5 Y=1.4×112.5-0.04×112.52=1068.75 ;第6题:; 由AD=AS,得: 800-50P=600 P=4 并有:Y=600 设新的总需求函数为:AD=X-50P 于是:X-50×6=600 X=900 ∴AD=900-50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