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单极与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doc

发布:2018-01-29约2.5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单极与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 车晓东 侯淑贤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研究分析经尿道单极与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80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行经尿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经尿道单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泪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生活质量(QOL)、血糖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IPSS、RUV、QOL相对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意义(Plt;0.05),但是两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gt;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lt;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没有较明显的变化,而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经尿道单极与双极前列腺电切术在临床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上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经尿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手术痛苦,而且不会影响患者的机体血糖。   关键词: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单极技术;双极技术   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在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长。临床治疗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常规采用的治疗方法[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经尿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在单极技术上的基础上发展应用,并在临床治疗中体现了一定优势。我院选取在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80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研究分析经尿道单极与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80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72—87岁,平均为5.5岁,病程在5个月到10年之间,平均为4.5年。以上患者均被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且在经过残余尿测定、泌尿系B超检查、直肠检查后,均符合手术指征。 在伴发病上,合并高血压30例,糖尿病20例、并发膀胱结石16例、尿路感染1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12例,尿路感染10例肾功能不全5例、肝功能不全3例、脑梗死后遗症2例、膀胱肿瘤1例、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25例。我院将该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行经尿道单极前列腺电切术。首先,取患者膀胱截石为,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并运用专业的内镜电切系统,电凝功率为60W,电切功率为120W,冲洗液为5%的葡萄糖液。插入内镜之后观察患者输尿管开口、前列腺、精阜等形态和位置,其中精阜为电切标志。将患者前列腺分成3段左右并切除,每切除一段后必须外科包膜及止血。在电切过程中同步电凝止血,再切除前叶、中叶以及两侧叶后修切前列腺尖部增生组织。在患者膀胱半充盈后,利用冲洗器处理膀胱内残留组织。最后,彻底止血并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并向气囊注水50—60ml。   对观察组患者实行经尿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使用英国生产的等离子电切镜,电凝功率为100W,电切功率为200W,以渗盐水为灌洗液。首先,利用电切结合逆推方法找到患者的增生腺体,再用电切镜镜鞘剥离两侧叶及中叶腺体。此时腺体会朝膀胱颈处外翻,在发现圆环型纤维时停止剥离。电凝剥离表面的血管,并电切纤维粘连带来提高剥离的效果。先切除患者中叶后再处理两侧叶,如果增生腺体比较小,可以完全剥离腺体。加入增生腺体比较大,剥离前要先切除一侧叶。以上步骤完成后,利用冲洗器清除患者膀胱内的碎块组织,止血。并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向气囊注水50—60ml。   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泪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生活质量(QOL)、血糖和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4、统计学处理   我院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处理以上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plusmn;标准差来表示。以Plt;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经过精细的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手术后的IPSS、RUV、QOL相对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意义(Plt;0.05),但是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gt;0.05),但是在血糖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lt;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没有较明显的变化,而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