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doc

发布:2018-01-29约2.5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 大庆油田总医院泌尿外科 1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与单极汽化术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高危前列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汽化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较为明显,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汽化术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道;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双极汽化术;单极汽化术;高危 前列腺增生一般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该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自身脏器功能等出现严重衰退,对于手术带来的创伤无较强承受能力,因此在术后常会出现其它并发症,导致很多患者成为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1]。我院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与单极汽化术,收到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高危前列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高危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70—86岁,病程为1—12年,9例患者伴有膀胱炎,13例患者伴有尿潴留,3例患者伴有尿失禁;观察组患者年龄71—85岁,病程2—15年,6例患者伴有膀胱炎,14例患者伴有尿潴留,5例患者伴有尿失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汽化术治疗,方法为:利用ACMI对电切镜进行连续冲洗,冲洗液选择浓度为5%的葡萄糖。医生对前列腺存在三叶增生的患者先行切除其中叶,之后切除双侧叶;对于前列腺双侧叶增生患者,医生应从隆起程度最高部位按照区域进行切除,利用汽化切割圈将增生组织切除,直至患者前列腺包膜露出为止。之后,医生对患者前列腺组织进行冲洗并留置尿管。 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治疗,方法为:医生经尿道将电切镜插入,对患者的膀胱、前列腺等部位进行了解。若患者主要为中叶增生,医生可于患者双侧叶间与中叶向精阜部位将标志沟切出,并将中叶切除,再在12点方向切另外一条标志沟,这样可将前列腺分为两部分并沿着前列腺包膜将侧叶依次切除。若患者存在侧叶增生,医生可于6点钟方向沿膀胱颈至精阜后部边缘将中叶切除,形成一条标志沟,再于12点方向切另一条标志沟,要确保标志沟深至患者前列腺包膜,之后向双侧沿着包膜与腺体切出纵沟,使纵沟直至患者的精阜与膀胱颈,之后将双侧叶切除[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主要指标,包括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剩余尿量,并加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plusmn;s),利用t值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明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为(4.6plusmn;3.7)mL/s,观察组患者这一指标为(19.5plusmn;7.5)mL/s,对比后t为8.908,P=0.00<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尿流率为(12.4plusmn;2.7)mL/s,观察组患者这一指标为(15.1plusmn;3.1)mL/s,对比后t为3.2839,P=0.0019<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排尿后剩余尿量为(97.5plusmn;21.3)mL,观察组患者则为(41.6plusmn;18.4)mL,经对比后t为9.93,P=0.00<0.05,两组患者所有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若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有器官病变、系统损害等,就可视为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其局部生理或病理出现改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3]。在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汽化术较为常用,但起效较慢,患者治疗效果有时难以令人满意。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同时带有工作电极与回路电极,释放的射频能量可以形成等离子体区,其内部的电离颗粒可以将靶组织内的相关分子键打断,从而使靶组织汽化、破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术在应用中,对于患者手术部位邻近组织损伤程度较小,因其没有负极板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