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探讨这些发明如何影响了世界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们将了解这些发明的背景、原理和影响,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
-理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认识到这些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代表。
例如,重点讲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包括蔡伦的改进,以及它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影响;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在航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四大发明背后的科技原理和发明者的创新精神。
-分析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具体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将抽象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例如,难点之一在于让学生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技术原理,难点之二是分析活字印刷术如何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难点之三是探讨火药对欧洲火器革命的间接影响,难点之四是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如何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四大发明的背景、原理和影响,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四大发明的创新精神和历史意义进行讨论,培养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四大发明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呈现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和影响。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古代科技发明。
3.实物展示:如有条件,展示与四大发明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代科技成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性,强调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科技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代科技的定义,强调它是指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创造的科学技术。
详细介绍古代科技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展示指南针的构造图,解释火药的成分和作用。
3.古代科技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科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代科技案例进行分析,如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科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古代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古代科技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古代科技如何影响现代生活”。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代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科技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科技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代科技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