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理论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探求生产者(厂商)的行为。 厂商的目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此要依次研究如下三个问题: 1、怎样使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生产理论(第四章) 2、怎样使一定产量成本最低——成本理论(第五章) 3、在不同市场上一定需求曲线下利润最大——厂商均衡(第六章)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MP和AP、TP的关系 四、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 = AP*Q 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AP = TP/Q 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MP = ?TP/ ?Q MP = dTP/ dQ 二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最初可能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就必出现递减的趋势 如图: 三、MP和AP、TP的关系 3. TP、AP和MP的关系 §2、两种生产要素最适合组合 (一)边际产量分析法: (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 (2)并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上 的边际产出相等。 其数学公式为: PK * QK + PL * QL = M (1) MPK MPL ----- = ----- = MPm (2) PK PL PK * QK + PL * QL = M (1) MPK MPL ----- = ----- = MPm (2) PK PL M --- 成本 PK--- K的价格 PL--- L的价格 QK--- K的数量 QL--- L的数量 MPK--- K的边际产量 MPL--- L的边际产量 MPm--- 每一元成本的边际产量 注:与消费者均衡中边际效用分析法比较 Px * Qx+ Py* Qy = M (1) MUx MUy ----- = ----- = MUm (2) Px Py (二)等产量分析法 1、等产量线Q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 L、K组合不同, 但产量却相同。 减少K,增加L; 或减少L,增加K。 产量保持不变。 注:与无差异曲线 的比较 等产量线的特征: 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产量,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恰恰弥补了另一生产要素的减少而损失的产量。MPL ·△L= MPK · △K b)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是负的,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 (图) c)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图) d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否则等产量线的定义会和它的上一特征发生矛盾。(接下页) 边际替代率递减 MPL·△L=MPK · △K计算与无差异曲线中一样。 MRTSLK = △K /△L=MPL / MPK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因为高位的等产量线的 生产要素组合量大。(回上页) 2、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的线。 如M=600,PL =2,PK =1 组合方式 QL QK a 300 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