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理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生产论 (1)厂商与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3)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成本方程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6)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7)扩展线 (8)规模报酬 §4-1 厂商与生产函数 生产者(厂商)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位。——(经济个体) 厂商的经营组织形式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如面摊、餐馆); 合伙企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 公司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厂商组织。 厂商的目标 传统理论:Black-Box 现代企业理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市场各有优劣。 交易成本在企业、市场之间不同,原因在于信息不完全。 生产要素的类型 (1)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2)提供产品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Leontief )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4-2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中的短期与长期 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 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被调整(可变要素投入);还有部分生产要素生产者无法对它们进行数量调整(不变要素投入)。 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的要素投入。 微观经济学中,通常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短期生产理论,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理论。 短期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2)平均产量(AP)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之比; (3)边际产量(MP)是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 三、TP曲线、AP曲线和MP曲线 1.曲线的绘制与特征 2.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分析 (1)TP 曲线与 AP 曲线; (2)TP 曲线和 MP 曲线; (3)AP 曲线与 MP 曲线。 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不变要素投入)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1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增加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1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分析:L的最佳投放 若TP曲线给定,产品的价格(P) ,劳动、资本要素的价格(PL、 PK )一定,生产者对劳动要素的最佳投放量多大? §4-3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 1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命题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 1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对 MRTS 递减规律的解释 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逐渐下降的,而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逐渐上升的。 因此,MRTS,作为逐步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步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是递减的。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将等产量曲线(多条)与等成本曲线(多条)结合在一起,主要讨论最优的要素组合问题: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问题;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问题。 此问题的实质是厂商均衡问题(Equilibrium for a Business Firm)。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问题: 企业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生产一种产品。劳动的价格w、资本的价格r均为已知,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支出(总成本)C是既定的。 那么,企业如何选择劳动、资本的投入量,才能获得最大的产量? 图解法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