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理论65051135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9 * 14 * * * * * * * * * 规模经济一例 —王永庆的台塑 在王永庆之前,台塑月产塑胶粉仅100吨,在台湾仅销售20吨,成本高,价格降不下来,市场被日本抢去。 王永庆接手后,尽管100吨还卖不出去,但仍要实现平均成本最低的适度规模,实现低成本和低价格。 1960年台塑达到月产1200吨,实现世界水平的平均成本最低,加上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同时努力降低销售成本,加强内部管理,与国外合作等措施获得成功。最关键的还是把产量扩大到适度规模,尤其是在产品积压的情况下做出扩大规模的决策是很难的。 上世纪60年代末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时,国内基本没有需求,但它们的汽车厂一投资建设就是大规模的,所以生产的汽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到80年代继日本之后打入美国市场,现在已经成为汽车大国。 中国的汽车厂很少有达到经济规模的,因此成本居高不下。 规模经济一例 —韩国的汽车 大的也未必好? 案例1 马胜利的失利 1984年,马胜利竞争上岗,担任石家庄市造 纸厂厂长,凭借较为出色的经营管理才干,将一 个亏损企业变成了盈利企业。他在当时采取的很 多改革举措为人所称道。作为有成就的优秀企业 家,他的名声迅速远扬,成为当时企业改革和企 业经营中的名闻遐迩的明星人物。生产经营上的 初步成功和媒体的大肆宣扬使马胜利的胃口和目 标越来越大,后来竟 在一年之内先后承包全国9个省市的36家 造纸企业(其中27家为亏损企业)。 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与企业规 模扩张相适应的提高,管理上的混乱愈来愈 严重,以致到后来在诸多方面出现了管理失 控。企业规模大了,但合格的产品生产规模 并没有相应的扩大。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迅 速上升。最后,企业走向全面的严重亏损, 包括马胜利起家的石家庄市造纸厂也不能幸 免。马胜利也在1994年最终退出经营管理的 舞台 案例2 “现代”启示录 现代集团是韩国最大的财团,其创始人、前董事长郑固永曾是韩国的首富,也是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现代集团从建筑起家,后来发展为一个庞大复杂的企业王国,产业领域涉及造船、机械、汽车、电子、建筑材料、纤维、石油化工等各个方面,总资产高达700亿美元,1999年的销售额为750亿美元。最多时曾拥有79个子公司。其麾下的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现代尾浦造船公司是韩国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建设公司是韩国最大的建筑企业。 章鱼爪式的扩张带来了严重的范围不经济,管理有效半径的延伸跟不上产业领域的扩张,产业扩张也带来了越来越高的负债额,集团负债额一度高达660亿美元,为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强。2000年,债务危机终于全面爆发,集团的收益无法偿清银行债务。在各方压力下,现代集团实行收缩肢解式的资产重组,许多公司从现代集团中分离出来,如2000年9月1日,现代汽车公司正式独立。 与现代一样,韩国的大宇、三星等公司也是产业跨度太大,许多产品之间根本没有生产、技术上的联系,范围不经济加上规模不经济使韩国的这些大公司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及后几年遭到重创。 资料来源:龚克瑜:“现代”启示录,《解放日报》,2000.9.22 案例3: 两家企业A和B,同处一个行业,净资产都是100亿元。A的销售额为100亿元,净利润10亿元;B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按销售额统计位居行业第一,但净利润也只有10亿元。假如A和B的市盈率(P/E)相同,也就是说两家企业的股价相等,那么你愿意买哪家的股票? 专家的忠告:多元化陷阱 1、文弱书生的豪赌天性 1989年,史从安徽省统计局辞职,4000,M6401,《计算机世界》8400,13天后,15820,2个月后,10万,四个月后百万。 1990,深圳大学学生公寓,5个月,M6402,回家后发现?珠海创建巨人公司。2年后成为中国最成果的高科技企业。 中央领导视察建议 38 54 64 63 70 另一中央领导人 2 12 2、中国最高的楼 93年,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大举入境,竞争激烈。开始二次创业: 进军房地产:(12亿巨人大厦,上海埔东买地3万平方米), 投资旅游业:(4.8亿黄山绿谷旅游工程) 发动三大战役:(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 3、多元化扩张 94年, 3.6亿 百亿 1997 千万 50亿 10亿 1996 1995 目标 主业不稳 副业不熟 资金不够 管理不善 盲目扩张! 大厦抽干巨人的血 97年: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规模扩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并购路上大手笔 传奇人物埃伯斯大手笔的并购。 从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