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PAGE17
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试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情境思索)下面是医院化验报告单的一部分:
No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21镁
0.88
0.8~1.2
mmol·L-1
22钾
3.84
3.5~5.5
mmol·L-1
23钠
143.00
135~145
mmol·L-1
24氯
108.2
96~100
mmol·L-1
25碳酸氢根
24.10
22~30
mmol·L-1
其中第25项,碳酸氢根的结果为24.10mmol·L-1,该数据表示什么含义?
提示:24.10mmol·L-1表示1L的检测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4.10mmol。
(2)1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多少?
提示:3mol·L-1。1个AlCl3中含有3个氯离子,所以氯离子浓度为1mol·L-1×3=3mol·L-1。
二、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1)天平:托盘天平。
(2)容量瓶: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步骤
(1)能否干脆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或稀释溶液?
提示:容量瓶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干脆在其中溶解溶质或稀释溶液,因为大部分试剂溶于水时会汲取热量或放出热量,使瓶内液体的温度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温度不相符,导致在所标注温度下瓶内液体的体积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容积不相符,引起误差。
(2)定容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是否可用胶头滴管将超过了刻度线的液体吸出?
提示:不行以。因超过了刻度线的液体不是多加入的蒸馏水,而是含有溶质的溶液,用胶头滴管将其吸出,溶质会削减,也无其他方法进行弥补处理,只能重新再配制。
(3)要配制1L0.1mol·L-1CuSO4溶液,须要CuSO4粉末或CuSO4·5H2O的质量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1L0.1mol·L-1CuSO4溶液,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n=1L×0.1mol·L-1=0.1mol,则须要CuSO4粉末质量0.1mol×160g·mol-1=16.0g,CuSO4·5H2O的质量0.1mol×250g·mol-1=25.0g。
学问点一物质的量浓度的简洁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计算的基本公式:c=eq\f(n,V)=eq\f(m,V·M)
(2)计算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①已知溶质的质量。
②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数目。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eq\b\lc\\rc\}(\a\vs4\al\co1(溶质的物质的量n=\f(V气体,22.4L·mol-1),溶液的体积V=\f(m,ρ)=\f(m气体+m溶剂,ρ)))c=eq\f(n,V)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1)换算公式:cB=eq\f(1000ρw,M)mol·L-1。
M:溶质B的摩尔质量;ρ:溶液密度(g·mL-1)。
(2)推导方法:
设溶液体积为1L,则
cB=eq\f(nB,V)=eq\f(\f(ρ(g·mL-1)×1000mL×w,M(g·mol-1)),1L)=eq\f(1000·ρw,M)mol·L-1。
3.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稀释规律。
①语言描述:将浓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②公式:c(浓)·V(浓)=c(稀)·V(稀)
(2)混合规律。
①语言描述: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或质量之和)。
②公式:c1·V1+c2·V2=c混·V混
【误区警示】(1)一般地,当题目告知溶液的密度时,计算溶液的体积利用公式V=eq\f(m,ρ)计算,要留意利用此公式计算出溶液的体积是mL,而公式cB=eq\f(nB,V)中V的单位是L,所以要进行单位的统一。
(2)应用c(浓)V(浓)=c(稀)V(稀)计算时,应保证等式
两边的物理量的单位正确且一样。
(3)在应用cB=eq\f(1000ρw,M)计算时,要留意各物理量的单位:ρ:g·mL-1,c:mol·L-1。
(4)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气体溶液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各溶液的体积之和。
(1)(思维升华)标准状况下,1L水汲取22.4L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mol·L-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提示:否。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的体积为1L,但形成的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L,故溶液的物质